才是今天朝堂上,傅風雪也位列其中的原因。
“昔年是我朝和海國首先建交,於葉城開展貿易。而後林賢弟在草原出事,林夫人也在京中遇難。慕丫頭因此離開京都,我軍中實力一減再減,錯失了東征的最好時機,給了東漢喘息之機!而後為了利益,也只能與東漢合作。”
這還是陛下首次如此直接地提起當年之事,傅風雪抬起眼簾來看了陛下一眼,面無表情,意味不明。
眾大臣見陛下說起此事來,且言語之中多有不悅,也是心中明白,這位開國皇帝一直念念不忘東征一統天下之事。並且當年的情況說到底,鬧出那些事之後,傅風雪不肯出力也是一大原因。
若不是他早早請辭,兵部如今能爛成這樣?眾大人心中皆是如此腹誹道,卻是不清楚傅風雪暗中訓練鷹衛,滿世界撈情報的事情。
“今次東漢暗中勾結曹安民,設計意圖謀害我朝新科狀元,人證物證俱在!可這是風雪歸來才抓到的證人,才找到的證據!你們這幫人到底是幹什麼吃的?科舉舞弊一個比一個起勁!真要你們出力辦事的時候,一個個都是一問三不知!”
說起這件事來,皇帝那是止不住地火氣往上湧。“東漢混進來多少探子?多到都能組一隊弓弩手在京城裡伏殺當朝大員家的後輩了!這滿朝文武百官,就沒有一個聽到點風聲的嗎?!朕要你們有何用??”
這件事靜了些時日,卻是沒有想到陛下提起此事來仍舊如此光火。
一般來說,雖然陛下私下裡與那幫老臣,重臣商議事情的時候時常大聲斥責,但真要到了朝堂之上,還是極少會這般發怒的。
尤其這話裡所指的,東漢的賊子們潛入京城,真要計較起來,該是京師守備,禁軍統領李徹的不是。這位小王爺一向是陛下的得力助手,如今陛下這樣說的話,豈不是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思?
太子前日裡漸漸與林甫以及小王爺交好,因而此刻朝堂上,禮部尚書,太子太傅躬身出列,所言之事隱隱有為小王爺辯護的意思。
“臣聽聞,這其中些許人手調入京中的時候,有的是走了曹安民的路子,自兵部堂而皇之入京,自是無法查處。有的,則是走了京城裡某位皇子的關係,有這等人物為他們開路,京師守備實在無法查得。”
這番話說得算是及其露骨了,除了沒有點七皇子的名字,已經把話說到了及其嚴重的位置。幾乎可以說,是把這位皇子的罪狀,說得與通敵的曹安民相若。
結合七皇子和曹安民的關係,以及傅風雪的反應,至今尚在病床上躺著的七皇子,無疑正是楊大人口中的某位皇子。
楊大人是太子太傅,皇儲的問題上他立場鮮明。站在他的位置上,把話說得激進一些倒也無可厚非。
況且,畢竟他沒有指名道姓地說此事就是七皇子的不是,也算是給自己留了些許退路。
眾人皆是偷偷地將目光移向傅風雪,想看看這位大人會做何反應,卻不想傅風雪始終面無表情,就好似楊大人方才所指的並非是自己的外甥一般。
“伏殺此事說到底是東漢那邊的陰謀,裡通外國的皆已處死,遭受矇蔽的雖有過錯,卻也不是此刻該論的,這些先押後不提。”
陛下方才大發雷霆,楊萬辰想趁機把七皇子搬到檯面上批鬥一番,卻不曾想剛一試探,便被陛下輕輕巧巧地放下了。
階下站著的太子看了傅風雪一眼,心說難怪傅老一點反應都沒有,這架勢看樣子是說服了林甫,息事寧人,保了一下自己的外甥。
一腳給他踹了個半死,卻又在事後要保他一下,太子搖了搖頭,傅老的為人還是太高傲了。
且按照他那不肯解釋的個性,只怕是兩邊不討好,七皇子會怨他怎得會自己下手如此之重,而林甫他更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