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方案的小林公子日後到底會有多麼誇張的升遷速度,若是將他收入門下,自己取代夏彥成為首輔,難道還需要太久嗎?
終於,一生低調,警言慎行從不搞小動作的嶽淞,在周曆十四年的四月,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個決定,卻不知陛下早就做好了準備,等著內閣入局了。
他只是選了一個時機淡然地起身把畫了一個大叉的這份卷子,放在了禮部侍郎旁邊已閱那一堆的最下面。首輔次輔都很不看好的文章不必審閱,直接放去等第二天隨便排一下次第即可,這是常事,所以沒有任何人發覺其中的異常。
而在場的餘下十位閱卷官,也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第八十六章 選佳卷
殿試完的當天就要大致選出前十進呈給陛下,這是工作量很大的一件事情。因而實際上大部分卷子都不會被仔細看完,閣老們稍稍定了基調,後面掃一眼開頭,就跟著閣老們畫圈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非如此,日落之後閱卷,也不可能趕在明天日出的時候就招前十的新科進士進宮面聖。
那麼這十份卷子到底怎麼選呢?這就要從殿試的座位上說起了。
殿試按次第排位,會試前十的卷子會放在最上。因為會試畢竟考了九天,考的東西非常全面,比殿試的一篇策論更能夠說明學子的真實水平。
所以會試的前十,也就是前十份卷子,則會被重點批閱,而餘下的,就不會看得太過仔細。
這也就是往年會試前十十有**會成為殿試前十,只是排名略有出入的原因。
如果餘下的二百九十份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最後禮部侍郎旁邊作為前十備選的卷子,不會超過二十份。
再加上會試的前十,諸位大人都會去稍稍瞭解一下,到了殿試閱卷的時候卷子不謄抄,雖然名字被糊上了,但細心一些的人大都可以猜出,到底有哪些人被選了出來。
如果兩者文章沒有顯然的上下之分,諸位大人們不免會想到會試時的成績,取排名高者為佳卷。
其實林盎本來也應該作為閱卷官在此批卷,只是林甫參考,作為叔父他想必可以認出自家侄子的卷子,於是處於避嫌的原因他沒有前往。
那是明面上的,但實際上,其實稍微有點心的大人,都能夠知道大概選出了那些,只是可能沒有那麼精確,可以定位到那一篇就是誰作的。
剛剛開批不久,就起身把卷子放過去未免有些顯眼,所以當時嶽淞扣下林甫的答卷之後,沒有立刻動身,而是一直將它壓在下面,等到閱卷批到一半的時候,答得較差的卷子多了起來,這才偷偷地把這份驚世駭俗的卷子放在了最下。
如此批閱的確是很快的,除了前面的看得略微仔細,後面則是僅僅只看一個開頭,就憑著感覺畫下圈或叉,怪不得能在兩三個時辰內,趕在午夜之前送到陛下手中。
此刻已經批閱到一半了,可供選擇的佳卷已經有了十六份。越往後能吸引住閣老們眼球的卷子也會越少,看這個架勢的話,今年能被閣老們看中的學子,仍舊是不會超過二十人。
夏彥在諸位閱卷管裡算是資格最老的,年齡也是最大的,但他卻是毫不敷衍,反而顯得比任何一個人批閱地都要認真。只是下筆畫叉的時候也是毫不留情。。。
其實諸位考生也明白,雖然陛下說的是朕將親覽,但大部分文章是沒有機會入天子眼的。不過就算自己夠不到那個層次,若是能吸引幾份閣老們的眼球,卻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畢竟這官場上的升遷,雖說都要經過陛下批閱,但三品以下的官員調動,根本就是陛下懶得操心的事情,都是由內閣和吏部的人在處理。
雖然吏部尚書此次避嫌沒有去批改,但只要給在場的十二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