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勃勃地恢復國力。民主德國因蘇聯的武裝佔領而擺脫了戰敗國枷鎖,法蘭西出於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在軍事領域迎頭追趕世界先進技術,噴氣式戰鬥機、主戰坦克和核武器則是重中之重,前兩項民主德國都從前身那裡獲得了不錯的遺產。為表誠意,德國向法國提供了Me…163和豹式坦克的設計圖紙,法國向德國無償提供了相當數量的“剩餘物資”——數萬支毛瑟步槍、大量子彈以及幾條基本完整的武器生產線,這些都是法國在1945年對德國的佔領行動中所獲的戰利品,和平時期對法**隊建設鮮有益處,對一窮二白的民主德國可就是寶貴財富了。
僅以兩套圖紙的代價換回足以大幅提升陸軍作戰實力的軍事物資,林恩這筆“零資金”的買賣完全符合當下德國的發展策略,接下來便依葫蘆畫瓢地同西班牙、義大利簽署軍事協定,用尚未過氣的武器技術換回稍顯老舊卻非常實用的裝備物資:西班牙政府轉讓的是一批88毫米高射炮和三號突擊炮,義大利提供了兩條狀況欠佳的驅逐艦和一艘退役潛艇。這些軍事協定從談判開始就受到了來自蘇聯方面的阻力,林恩外交方面的經驗雖然不足,憑藉巴赫的幫助、帝國的支援以及自己的智慧還是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88毫米高射炮和三號突擊炮的到位使得民主德國陸軍重新擁有了強效的反坦克訓練部隊,義大利的驅逐艦和潛艇平時是德國海軍的訓練艦艇,戰時運用得當依然能夠發揮出一定的作用。
………【第46章 青年軍】………
*****清寒的11月,卡爾斯魯厄營地,林恩用飽含深情的目光注視著眼前這些富有朝氣的身影,他們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正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他們出生在第三帝國政權初成的年代,沐浴著帝國蒸蒸日上的浮華成長,並且在剛剛懂事之時經歷了動盪的戰爭年代,目睹了德國戰敗後的慘淡與悲哀,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未來有著專屬這個年齡的理解,而在整個德國,和他們一樣生於1931至1934年的青年總共有160多萬人,女性佔比略多,刨除身體存在缺陷和極度瘦弱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且趨於成熟的男性約有70萬,以年齡狀況來看,五年之內他們就將成為這個國家社會、工業、經濟乃至軍事領域的寶貴新生力量。對於一個在廢墟上重建的國家而言,每一份資源都應該有預先的規劃,從而避免不合理配置造成的無謂浪費。
以自己對這個國家未來發展走向的理解,林恩經過反覆思量,依然判斷國防軍事是重中之重,增強軍隊實力應當及早入手,而作為軍隊的硬實力之一,兵員,尤其關係到軍隊的整體作戰水平。在二戰之前,德國因為吞併奧地利、捷克等地區,總人口接近8000萬,二戰期間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為700萬,因傷殘喪失勞動和生活能力者不計其數,另有兩百萬之巨的軍人作為戰俘被押送至蘇聯從事勞役。在東西方陣營大戰期間,德國平民的傷亡較少,倒是以各種身份參戰的軍人損失了四十餘萬,加上在西伯利亞戰俘營死亡的、隨領土流失的、逃亡國外的,如今德國的實際人口已不滿6000萬。考慮到成年男性傷殘者甚多,又是國家重工業、農業、運輸等領域的中流砥柱,再想要從他們中間大規模徵募兵員是不現實的,而第三帝國留下的高素質兵員,也即是自由帝國整裝待命的兵團,若能及早融入民主德國還好,可在蘇聯的阻礙以及國際社會的排斥下,這一程序何時能夠完成尚不得而知。在這樣的條件下,林恩希望從70萬適齡青年中獲得40萬軍事預備力量,而他的見解恰也為軍隊將領們苦苦尋思的強軍之徑理出了一個具有較高可行性的方案。
有了想法不代表立即可以實施,即便掌握國家軍事大權的總統也必須顧忌各方反應。於是,林恩和將領們商定,以義務勞動營的形式先把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力資源整合起來。為了察看實際效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