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不足為奇,但借自由帝國之手接觸並使用了一枚美製原子彈,蘇聯核團隊距離成功可能只有幾步之遙了。
這樣一次蘊藏著算計和陰謀的會議註定有它的精彩之處,發起國、主辦國及受邀參加會議的47國首腦先後抵達倫敦,蘭卡斯特宮由此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除去多數實力有限、科技薄弱且與核門檻相差十萬八千里的“醬油國”,真正決定會議成果的也就是以美、蘇、英為代表的那麼幾個國家(法國和中國擁有原子彈都還要等上十幾年)。會議伊始,美國總統托馬斯。杜威給與會的國家首腦們放映了紐約核爆炸後的照片和影像,大熒幕上,那座曾經的國際之都已經成了一片荒廢的水泥墳場,許多樓房主體仍然矗立,焦黑的外觀、殘破的牆體給人以觸目驚心的視覺衝擊,而城市廢墟中的各種景象皆在無言地訴說著核武器的可怕之處。
哀思之餘,首腦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造成紐約毀滅的“罪魁禍首”——代表蘇聯前來參會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什維爾尼克。在蘇聯,真正掌握權力的是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也即是斯大林和他的繼任者赫魯曉夫,什維爾尼克和他的前任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面對無聲的抨擊,61歲的什維爾尼克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老練應對:他面色沉重地倡議在場全體為紐約事件的蒙難者起立默哀,在這之後,他信誓旦旦地宣告,蘇聯對紐約核爆炸的發生毫不知情,更不具備動用原子彈襲擊美國城市的能力,卻無辜遭到了真正黑手的嫁禍,由此引發的東西方大戰直接導致三百多萬蘇聯軍民喪生,西方國家亦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洗脫罪名,蘇聯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證據,什維爾尼克繼而向參會的國家首腦們展示了他帶來的照片、影像和錄音。熒幕上出現了建立在雪山群中的核武器工廠、身穿德式軍裝的守衛、秘密開採的挪威鈾礦以及突襲海上貨輪所繳獲的濃縮鈾,錄音內容亦證明盤踞北歐的第三帝國殘餘勢力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
播放這些資料時,什維爾尼克沒有插話,“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卻十分明顯,先前怒目冷視的國家首腦們莫不感到萬分驚訝,就連美國總統也沉默了。作為事件的重要參與者,林恩對內幕的瞭解甚過在場每一個人,然而他秉持的立場可不是所謂的道義,而是勝者為王的自然界法則。這裡沒有自由帝國代表在場,若是任由蘇聯人借題發揮,會議很可能誕生極其不利於自由帝國的結果,進而對民主德國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不過,如同桌遊中獲得殺手牌的人,直接跳出來為同伴辯護只會適得其反,貿然轉移話題同樣不可取,林恩冷靜觀察形勢,根據蘇聯人的後招隨機應變。
在逆轉掌握主動之後,什維爾尼克列出了蘇聯的建議:簽署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約,對已有核設施和已探明鈾礦進行嚴格管制,防止核武器再次對人類社會造成惡劣破壞,而為了證明蘇聯無意發展核武器,他們願在公約簽署後接納國際監督人員常駐蘇聯,並給予他們隨意檢查任何一處設施的特權;對於未簽署公約卻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由簽署公約國共同採取軍事措施,迫使該國放棄核武器,並接受公約國家的監督員常駐監管。
按照蘇聯提出的議案,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約一旦簽署,自由帝國就成了後一條款針對的目標,屆時國際社會將透過軍事手段消除自由帝國的核威脅,而不論自由帝國放棄核武器還是選擇武力抵制,都將陷入非常被動的處境。接下來,國家首腦們挨個發言,他們的態度大都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變化,不僅積極響應蘇聯的倡議,而且提議制裁自由帝國,除非他們能夠就上述證據做出合理解釋。這樣一輪下來,也就美、英、法這些跟蘇聯打了三年仗的國家首腦沒有吱聲,對他們而言,承認蘇聯的證據也即是承認當年發動了一場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