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協助觀察的軍官應和說:“那時候我們就不該跟他們簽署什麼停戰協議,咬牙攻破他們的西歐防線,徹底搗破西方聯盟,孤立的美帝國主義根本掀不起風浪來,哪會有現在的棘手處境?”
艇長冷悶地“哼”了一聲,話題算是就此打住了。
“快兩個小時了。”軍官看了看手錶,“估計艦隊司令部在急切地等待著我們的最新報告吧!”
艇長未知可否地說:“40多艘運輸船,10海里寬的海峽,兩個小時足夠把一個整裝步兵師運上日德蘭半島了。這樣一夜下來,德國人足以將十萬兵馬運上岸,等天一亮,崔可夫元帥的裝甲部隊會像清掃垃圾一樣把他們消滅得乾乾淨淨。”
不僅是軍官,在旁的艇員們也都會心一笑,早已習慣勝利的他們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十足的樂觀,對他而言,在上萊茵河谷碰上的釘子只是特例,到了堂堂正正的戰場上,蘇軍戰士依然勇往無敵。
過了差不多半個小時,艇長在潛望鏡裡看到距離最近的敵方護航艦艇朝著相反的方向巡弋而去,遂下令潛艇上浮。月光下,這條外壁光潔的黑鯊僅僅將指揮塔露出水面,它的側面塗刷著310的戰鬥編號。
Shch…310,一艘隸屬於蘇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的梭魚級攻擊潛艇,這種從三十年代開始建造的小型潛艇在二戰時期就已落伍,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曾在1945年制定了一專案標宏大的海軍發展規劃,即在五年內全面淘汰早期建造使用的舊式艦艇,但蘇聯人雄心勃勃的海軍計劃只有在和平年代才可能實現,在隨後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盟國空軍對蘇聯實施了持續的大規模轟炸,對蘇聯工業基礎設施構成了極大的破壞。這次沒有了外部援助,蘇聯軍方只能將捉襟見肘的工業產品用於戰場最迫切需要的裝備上——戰鬥機、坦克和彈藥這三項就已經耗用了大部分的金屬,海軍建設的優先次序被派到了很後的位置。從1946年戰爭爆發至1948年與盟國簽署停戰協議,蘇聯海軍損失各類艦艇170艘,接收的艦艇還不到70艘,這還包括了陸軍部隊在戰鬥中繳獲的盟國艦船。
海軍建設後繼乏力,蘇聯海軍官兵們只好繼續用老邁過時的艦艇進行戰鬥,所幸的是,盟國的陸上部隊遠沒有當年的第三帝**隊彪悍,他們根本沒機會逼近莫斯科、列寧格勒這樣的戰略重鎮,就連在俄羅斯西南部地區活動的時間也很短暫。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力量得以在無比強大的盟國海軍面前儲存下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分散隱藏在芬蘭灣深處的各個港口,直到戰爭後期才逐步返回波羅的海中部,但不同於二戰末期,忌憚於盟國海上力量的強大存在,蘇聯海軍極少採取主動的攻擊行動,柯尼斯堡核爆也許是他們唯一值得稱道的勝利……潛艇一旦從全潛狀態轉入半潛,效能平庸的蘇制電臺便開始工作,用盡可能簡短的訊號將他們在這裡觀察到的情況彙報給設在但澤灣的波羅的海艦隊作戰司令部。受這個作戰司令部節制的還包括另外21艘潛艇和40餘艘適合在近海實施快速突擊作戰的魚雷艇,理論上,他們可以迅速調集這些海戰力量對橫渡海峽的敵方艦船進行攻擊,明朗的月光也給航空兵的夜間轟炸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從作戰司令部的“沉默”來看,上級顯然樂於看到對手從島嶼轉到陸地,唯有如此,穩居世界第一陸軍位置的蘇聯軍隊才有發威的機會。
電報很快傳送完畢,周遭海面看起來一切正常,可是突然間,遠處響起了隆隆炮響,轉眼之間,一發又一發炮彈呼嘯而至,落在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