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退思猶豫之意,扶著範退思的手說:“本教得範先生加入,定當名揚天下”。眾弟子山呼:“名揚天下名揚天下。。”範退思衝各弟子一揖道:“範某得大賢良師抬愛,冊封天樞道人,還請各子多多幫襯”。眾弟子看著範退思一言不發。張角衝範退思用心語說:“多多幫襯?不要忘記恩威並施,才能統御教眾”。範退思會意,正色說:“本教近日正紀封賢,目的在於讓教眾時刻牢記太平道之真意,嚴於律己,以仁慈之心普濟世人。若生異心行卑劣之事,範某不才,定當執法如山,絕不姑息”眾弟子齊聲曰:“謹遵天樞道人教誨”!
範退思看向張角,張角略微點頭。範退思說:“冊封大典儀式落成,恭送大賢良師”。張角道袍大袖一張,一陣微風捲著迎春花瓣漂浮在半空中,張角騰空而起,站立花中。頃刻間消失不見,眾弟子紛紛叩拜行禮。
範退思同張寶張梁一起安頓好眾弟子散去,忙了一個時辰才走向無為閣。範退思邊走邊想:“我知道結局,故意置身事外,卻無意捲入其中,真的不希望看到黃巾起義失敗的慘景,現在如之奈何”?範退思腦海中突然冒出《道德經》的一句話:“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是的,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看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醜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醜都是相對的。我此刻執杖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我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幫助更多的教徒少犯錯誤,走出岐途。可是,真的能憑一己之力改變那麼多人的命運?既然無法掌握事情的走向,我只能幫一個是一個。範退思想通此節,便不再煩惱,他走向自己的臥室。
傍晚,衡水河畔的茅草屋內,亮著昏黃的燈光,張氏把做好的臘肉用細棉繩紮好,放入食盒內。張氏喊道:“小二,小二”?長丐已經就寢,小二正在收拾餐具。聽到張氏喊自己,便放下碗筷,走入屋內。小二:“張大娘,您有何吩咐”?張氏:“二啊,今日冊封大典,你張角、張寶、張梁和範大哥肯定忙的不可開交,估計這時候還顧不上吃飯,你去外山一趟,把這些給他們送去吧”。小二:“大娘,現在觀中淨是好吃的,還用的著給他們送飯麼”?張氏:“梁兒上次來看我,說很想吃我做的飯,剛說完臨時有事就走了,你去送吧,趁熱”。小二點頭稱是,他提著食盒走向太平道觀。行至三里,在群山掩映間,找到了一處不高的小山。他用手撥開枯草,一人高的洞穴露了出來。小二放下食盒,擊了三下掌。頓時,山洞裡亮起燈光,他越向裡走,洞口越窄,還能容納一人時,他在一扇貼著黃紙符的鐵門站住。他念念有詞曰:“天下太平,大賢良師”。紙符亮起,鐵門開啟。兩個白袍弟子衝小二點頭,小二沿甬道而入。他望向遠處的建築群幾點火光閃耀;太平道觀宏偉大氣正中而立,左手邊是張寶的無影閣,左下方是別院。右邊是張梁的無我閣,右下方是範退思的無為閣。小二走在七十七階通神道上,看著手裡的食盒,想著張大娘的話,便走向無我閣。守夜的弟子自然認得小二,沒過多久便走到張梁的院子,他看大廳漆黑一片,張梁臥室亮著燈,他放下食盒,準備敲門。聽到屋內的談話,便停了下來。
張寶:“三弟,你怎麼看大哥今天的舉措”?
張梁:“我覺得沒什麼”。
張寶一拍桌子:“就憑他”?
張梁:“或許大哥這樣做,有更深的考慮”。
張寶:“我還是不能接受,以我現如今的修為,比他強的何止萬倍”?
張梁:“道術不是最重要的”。
張寶:“那什麼才是”?
張梁:“範大哥,深藏不露”。
張寶:“就是個滿腹學問的窮酸”。
張梁:“天書三卷,許多關要,都是他一語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