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邪性太甚,死後還為禍人間,祖老天爺不得已將他們收羅於此,免得他們再添殺戮。如今太尉將他們放了,這可如何是好?……他日必生後患,貽害無窮啊!”
其後有詩,足以為證:
千古幽扁一旦開,天罡地煞出泉臺。
自來無事多生事,本為禳災卻惹災。
社稷從今雲擾擾,兵戈到處鬧垓垓。
高俅奸佞雖堪恨,洪信從今釀禍胎。
當時洪太尉聽了,渾身顫抖不已,面如死灰,汗如雨下,料想此處不是久留之地,還是早早離去為妙。於是,他慌忙起身,急急收拾了行裝,引了隨行的十數從人,匆匆下山去了。住持真人和一干道眾將其送至山門,便徑直返回伏魔殿內,命人休整殿宇屋頂,又重新豎起了碑石,關將大門,再又上鎖,自不在話下。
再說洪太尉匆匆下山,唯恐皇上責怪,於路上便厲聲吩咐眾隨從休把誤走魔君之事道與外人聽,又賜予金銀,眾人指天盟誓,絕不提起。一路上相安無話,星夜奔回汴京。
進了汴梁城,洪太尉驚覺大街之上災像皆無,酒樓茶肆也熱鬧起來,慌忙使人詢問。不想,竟是嗣漢張天師在京師禁院做了七日法事,祈禳天災,一時間瘟疫盡消,軍民康泰。嘛張天師辭罷聖上,自乘鶴駕雲徑回龍虎山去了。聽聞路人這麼一說,洪太尉不禁大喜。
次日一早,洪太尉入朝拜見皇上,除卻誤走魔君之事,他將一路事宜詳細奏稟。仁宗皇帝聽罷,直誇他忠心耿耿,辦事得力,於是重加封賞,也不在話下。
後來,仁宗皇帝駕崩,共計在位四十二年;仁宗死後無子,便將皇位傳於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曙,立號“英宗”;英宗自幼體弱多病,又沉迷於女色,在位四年便病入膏肓,不治而亡;於是乎,太子趙頊即位,廟號“神宗”;神宗在朝一十九年,傳位於太子趙煦,立號“哲宗”……自那幾十年間,天下太平,四方無事,百姓安居樂業。
――――――――――――――――――――――――――――――――――――――――――――――――――――――――――――――
註解1:宋英宗(1o32―1o67),名“趙曙”,北宋第五代皇帝,1o63年即位,在位共計五年,原名“宗實”,後改名趙曙。諡號為“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註解2:宋神宗(1o48―1o85),名“趙頊”,又名“仲針”,北宋第六代皇帝,1o67年即位,在位共計十九年。諡號為“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註解3:宋哲宗(1o76―11oo),名”趙煦”,原名“傭”,北宋第七代皇帝,1o85年即位,在位共計十五年。諡號為“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第037章 街市惡霸】………
話說故宋哲宗在位之時,東京汴梁府,南城,西岐大街。
此時已別仁宗皇帝臨朝已三十餘年,早已不見了瘟疫慘象,京都之地各色商鋪林立,酒樓茶肆盡皆賓客滿座,各路商客齊聚,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盡顯大國豐饒。
就連這毗鄰南城的西岐大街也是行人如織,好不熱鬧,小商小販們也競相賣力吆喝,一聲高過一聲。還有那些玩雜耍的,擺攤賣藝的,敲鑼打鼓,吸引了許多行人駐足觀看。
也就在賣藝的場子側邊,一家小酒肆生意興隆,食客雲集,絕無空座。這家酒肆名曰“清風樓”,雖不曾得到名家大師的題匾,但因為他家秘製燒雞外焦內嫩、脆香無比,在這汴梁城裡也算是大大的有名,許多食客因此而莫名前來。更因為清風樓的老掌櫃謙讓有禮、為人親和,許多街坊四鄰常常聚坐於此,點上一份燒雞,再要上一壺水酒,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