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不由回頭,便見一輛馬車張揚馳過。雖說大道寬闊,雙方相距足有二十多丈,但敏銳的青年就是覺得那輛馬車是衝著他們——去意不善。
他轉臉問:“怎麼?”
直覺對方是衝十七姊而來。
那馬車和車伕一看就是大食人。
蕭琰一笑道:“無事。路過而已。”
路過下戰書而已。
“我們繼續。”她眸色平和的說道。
蕭橋狐疑的看她一眼,轉過頭去,輕撫馬鬃眸光閃爍,呵呵道:“繼續。”
十七姊說路過那就是路過。
……
鄰近環形大道的一棟紅磚尖頂樓的書鋪內,緩步行在書架間的白裙女子纖細的手指停留在書冊上,碧藍的眸光似穿過紅磚樓的牆壁看向天空,眉毛微微一挑,紅唇輕揚,帶著些病弱的聲音說了句“有意思”。抽了一部書出來,眸光卻還是望著外面,過了一會,又低笑一聲“有意思”,道:“阿瑟爾,你說,我們要不要也去‘路過’一下。”
一直跟隨著的劍士裝束的男子板正著臉,聲音也是板正的,“您正在療傷致休期。”
就不要亂來了。
女子有些不甘心,“致休也可以偶遇嘛。”
男子一聲不吭,表露不贊同。
女子又看了外面一眼,“哎”一聲,低笑,“好吧,等以後有機會。”
男子眉一緊,可別有什麼“機會”。
至高神在上,您就別惹事了。
……
“昔年道尊老子——”
蕭琰的目光斜過對面步行街矗立的一棟紅磚尖頂樓,和書架間那道散漫的碧藍眸子相視一瞬,平靜的收回目光,接著之前被馬車打斷的話說下去:“著《道德經傳道人間,何以名‘道德’?”
老子著經為什麼取名道德呢?
人間說道德就是由此而起。以前只說德,說一個人“無德”就是最厲害的批判了;《道德經面世後,人們就常說“道德”,和“德”是一個意思。
蕭琰說:“德以載道。”
道要以德為載,才有根不會虛浮。道是廣厚的,寬廣渾厚,如天地,而人慾之狹薄,難以載道。
蕭琰的意思是,你縱然整個人族的立場上,為人族謀利,不是為了個人的私慾,然與天地的廣厚相比,人只天地一物,以人慾而毀地,那也是私慾,是人族的私慾。欲不載道,唯厚德載物。以欲前行,能行多久呢?“遠古文明何等輝煌,遠古巫族何等強大,但文明和強大都毀滅了,這就是欲不載道,人族就是被自己的欲給毀滅了。”
上古巫族痛定思痛,伏羲將天地之理和毀滅之理都畫入易中。
“周文王悲憫天下而得道,悟出易中真義,演《周易解易曰:坤,厚德載物。萬物存方有世界,世界不是為人這一物存。”
蕭琰轉目看著蕭橋,“人毀地,滅大地萬物,就是違道,無德不載,終會自毀。遠古巫族就是教訓。”
載道的德是什麼呢?蕭琰認為,有情有義即德。義非正義,而是一個人行事的原則。無情的人未必無義,心裡有底線,那也是德。
蕭琰說:“大地為母,是人族的底線。遠古大巫如果心裡存著這個底線,大地就不會打成洪荒,巫族也不會衰落、消亡,人族文明也不會覆滅。”
蕭琰知道,人性有善也有惡,而人慾也是人性,不可剔除,但,“人還能稱為人,就是把握住了底線。人族也要把握自己的底線。”
蕭橋沉思著,眼中光芒忽明忽暗,面龐映著日光卻始終明朗沒有陰霾。良久,他點了下頭,跟著又搖了下頭。
他左手拍了下膝蓋,唉聲道:“十七姊說的對,我之前是想岔了。大地廣厚,哺育人族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