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4/4頁)

對立,家與家有我家你家的極性對立,集團之間有我們你們的極性對立,民族之間有同異(風俗、文化、信仰等)極性的對立,國家與國家有明確國界的極性對立,人與自然界也有主客分立的極性對立。從極性的細相講,吾人一念無明,就產生見相、能所、主客等極性觀念,從語言、文字到思維、意識,無不是極性屬性。所以,二相分割,內外皆不能“天下往”。“執大象”了,極性“無生”了,自然就“天下往”。一個“執大象”之人,內無極性心識,外不被境物所轉,而能轉物。佛陀講:“若能轉物,即是如來。”(《楞嚴經》)吾人最大的分別識心就是主客內外的極性。若能入自心現量,轉物自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往而不害”。見境不亂,見境不生心,不分別執著,自然“安、平、泰”。“安”者,見境不亂,無念也;“平”者,內外一如,無相也;“泰”者,見相見性,無住也。

如果不見相離相,不能轉物,根塵相對時,就隨境轉。“心本無生因境有”,感官隨物境所轉之人,都是貪著感官享受而被物粘,耳被悅耳之音所轉,口舌被美味佳餚所誘,於是耽著聲色美味,見“樂”與“餌”,就自然貪著不能離開,故“過客止”。貪著感官欲樂之人,不能理解“執大象”(大道)的重要性,聞“道”平淡無味(“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不生愛樂之心,再加上“道”無形無相(“視之不足見”),無聲無響(“聽之不足聞”),所以一般人對“道”並不欣樂,更不瞭解正是“道”無味、無嗅、無相、無形、無聲、無響,才能其用無窮(“用之不足既”)。只有“同於道者”,才能知“執大象”者“安”、“平”、“泰”之價值。

五、“道亦樂得之”

1、“上德不德”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道者”,是修德符道;“道亦樂得之”者,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本具足一切智慧德相,不需修德,也不需證德。佛陀曰:“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四十二章經》)“上德不德”是因為“何期自性,具足一切”,“德者,得也”(王弼注)大德無德,本具原有,具足一切,故稱大德。不需修證(“非修非證”),本來如是,究竟一相。“同於道者”,“無智無得”,“歸無所得”,“以無所得故”,名曰“道亦樂得之”。“道亦樂得之”是無得之得,有得之得不得道。佛陀曰:“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金剛經》)三世諸佛是指應化佛,應化非真佛,是應化眾生之業和佛行菩薩道時的大願共同產生的幻化相。法身佛是真佛身,屬“道亦樂得之”者;應身佛是應化相,屬“同於道者”。老子講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三十八章》)“上德”即同法身之屬性,法身是實相本體,實相本體即非極性一相,故何談“有德”�

最新小說: 木筏求生:我手握簽到系統 網遊:我的速度趕超神明 NBA:開局飲水機,殺到名人堂 網遊:開局覺醒龍族血脈,我無敵了! 育嬰寶典 原神,二創幹翻提瓦特大陸 我和總裁師妹一起幹翻系統 盜墓小哥的兒子不讓他跟狗玩 鬥羅之我千仞雪要做女帝 鬥羅:武魂殿團寵路子野惹她幹嘛 虛瀾 最後的英雄無敵 慕名尋來 網遊:琉璃大炮有什麼錯? LOL:一手無框蜘蛛,帶飛周姐 成為次十四有多難 不屈人的破碎空間 侯門毒後:重生後我報復了全家 海上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 網遊之絕世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