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心瓶啊!”
“哈哈哈......太牛逼啦!”
看到轉心瓶,陸飛的情緒調動到了頂點,打雞血一般快速清理起來。
五分鐘後,箱子內的幹稻草全部清理乾淨,看著裡面穩穩矗立的粉彩鏤空轉心瓶,兩世為人的陸飛,口水都差點兒流了出來。
陸飛沒法不興奮,這可是轉心瓶啊!
轉心瓶,轉心瓶,轉心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講三遍!
這是滿清的巔峰之作,這是讓現代工藝都歎為觀止的傳奇啊!
更牛逼的是,這尊轉心瓶竟然還是瓷的,這就太難得了。
眾所周時,現在館藏為數不多的轉心瓶,九成九都是紫銅胎掐絲填充景泰藍的。
國博唯一的乾隆時期,瓷質黃釉爬花雕龍轉心瓶,還他媽是殘的,根本無法轉動。
2010年11月12日,英國bainbridges拍賣會上,出現過一尊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瓷質轉心瓶,當時成交價高達五億半神州幣。
而且那尊轉心瓶也有兩處鏤空修復。
殘的為什麼還能拍出如此高的天價?
其價值不光是轉心瓶的工藝,最重要的是因為,瓷質轉心瓶存世的太過稀少。
瓷質轉瓶的製作難於登天。
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
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
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
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裡挑一"。
這樣不計成本的燒製,成功達標的也是鳳毛麟角。
再經過圓明園浩劫,以及清末民初的動盪年月,存世的整器,到目前為止實錘的還沒有一尊出現。
而箱子裡這尊轉心瓶,通體完整毫無瑕疵,這就太難得了。
陸飛圍著箱子嘿嘿傻笑,看的另外三人頭皮發麻。
一連抽了三支菸,激動的心情平復大半,陸飛這才小心翼翼的將轉心瓶取了出來。
這尊瓶高四十公分,口徑二十公分,足徑二十一公分左右。
這套粉彩鏤空套瓶瓶口外撇,短粗頸,頸兩側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內套一直腹小瓶,與外瓶頸部相接,可以左右轉動。
小瓶白釉地上飾粉彩,瓶頸與肩兩部位,各繪十二個開光,上下相對稱。
頸部開光中,有楷書“萬年”、“甲子”及篆書天干名,肩部開光內篆書地支名。
這兩部分共同組成了一部活動年曆。
寓意“迴圈如意,輔輳連綿”是一件既美觀又實用的珍品。
瓶腹部飾黃地軋道的纏枝花紋,並鏤空出四組四季園景開光景窗,春季菊花、夏季牡丹、秋季石榴花、冬季梅花。
透過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嬰戲圖。
嬰戲圖是一種最生動、最活躍、最普遍、最實在的民族文化生活現象。
童子們或騎馬、或打太極旗、或持傘蓋、或擊鼓、或打燈籠,千姿百態,場面十分熱鬧。
寄託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對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追求和嚮往,真實地再現了神州民俗風情的方方面面。
瓶內施松石綠釉,底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奢華大氣,完美至極,盡顯皇家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