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一臣為了李欽載的賞罰之事正吵得有點上火,誰知皇后也摻和進來了。
二人抬眼望向屏風後。
武皇后身著華貴宮裝,盈盈走出,每一步皆是儀態雍容,不怒自威。
劉仁軌迅速垂頭,向武皇后行禮。
李治目光閃爍一下,也含笑點頭。
武皇后走到李治身旁襝衽,道:“請恕臣妾僭越之罪,實在是聽不得劉將軍句句妄悖。”
“陛下,我大唐如今對外用兵,之所以戰無不勝,皆託將士用命,捨生忘死,且我大唐的國策得力,軍功所賜甚豐,這些皆是大唐雄視天下,萬邦來朝的基礎。”
“李欽載雖違令在先,可滅國終究是曠世之功,這是任何人無法否認的,陛下若不封賞,將士們以後為大唐征戰天下時,誰還會用心用命?”
“如此大的功勞,犯了點小錯就被全然抹殺,還要被問罪,呵,豈不令大唐將士心寒嗎?日後征戰時害怕追究,從此殺伐行止畏手畏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唐常勝之名何在?四方蠻夷怎會臣服?”
“陛下,臣妾以為,必須厚賞李欽載,哪怕他犯了再大的錯也要厚賞,這是賞給全軍將士們看的,揪住一點小錯不放,以後將軍們誰還敢領軍?誰還會為大唐拼命?事關社稷永盛,此例絕不可開!”
著武皇后盯著劉仁軌,道:“劉將軍剛才拿侯君集為前車之鑑,想必劉將軍年事已高,忘了很多關鍵之處。”
“當年侯君集滅高昌後被太宗先帝問罪,他最大的罪並非屠城,亦非搶掠宮室,而是殺降!是因為高昌國王室已遞降書,侯君集卻置若罔聞,為了軍功仍然下令繼續進攻,此舉引發大唐內外的激烈譴責,這才是侯君集被問罪的最大原因。”
“李欽載的這點過錯,可比侯君集小多了,李欽載雖違令擅行,可終究也是一片公忠報國之心,人無完人,劉將軍何必揪著這點小錯不放,非要將一位有功於大唐的忠臣置於囹圄之中?”
武皇后完朝李治襝衽一禮,道:“陛下,臣妾該旳完了,請陛下參詳斟酌。”
李治含笑點頭,劉仁軌卻瞠目結舌。
他與武皇后沒見過幾面,沒想到這位皇后的口才如此了得,而且得有理有據,令人無法反駁。
李治對武皇后的這番話表示很滿意。
他的女人,俯仰不遜鬚眉男兒,無論胸懷還是格局,皆有大家氣象,若為男兒身,必是一代賢相。
李治盯著劉仁軌緩緩道:“皇后所言,朕亦深為認同,李欽載有過有功,但總的來,過不掩功,必須封賞。”
剛才與劉仁軌爭辯時,李治脫口而出打算晉李欽載的爵位,本來是帶了幾分賭氣性質的。
然而武皇后把話透之後,李治突然覺得,嗯,似乎……真的應該給李欽載晉爵了,否則賞點田地金銀什麼的,力度有些不夠呀。
“著舍人擬旨,晉李欽載渭南縣伯,食邑增至五百戶,良田兩千畝。”李治沉聲道。
劉仁軌嘆了口氣,他知道今日參劾李欽載已不可能了。
道理確實是道理,但……劉仁軌卻是劉仁軌,他的性格執拗,眼裡摻不得沙子。李欽載犯的錯事實俱在,明明白白擺在眼前,劉仁軌曾是給事中出身,對犯了錯的人絕不會放過。
“陛下執意如此,臣無話可,但臣堅持認為李欽載該罰不該賞,不僅是李欽載,與之同謀的統兵郎將程伯獻亦該問罪。此非臣一人所想,朝堂上參劾二人的奏疏如雨,同僚們皆與臣同心同道。”
“臣最後還是懇請陛下三思。”
李治笑著寬慰了幾句,劉仁軌無奈只好告退。
盯著劉仁軌的背影,李治嘆了口氣,道:“劉仁軌這人,太正直了。世人世事錯綜複雜,豈有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