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目光,垂頭看了看自己的雙手,狠狠地拍了下去。
“不爭氣的東西!等我醒了再摸不行嗎?非要那麼猴急!”
…………
海東半島的軍報來得勤。
大唐對新羅國宣戰後,李勣領著將士們一路平推。
但凡事都有個比較,說實話,相比大唐與高句麗之戰,滅新羅國真的說不上激烈。
大唐東面最大的敵人是高句麗,這個國家的軍隊確實驍勇,他們悍不畏死,作戰靈活機動,哪怕唐軍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犀利火器,也常被高句麗不要命的打法弄得險象環生。
如今高句麗被滅,大唐東面最大的敵人已轟然倒地。
接下來滅新羅國的過程,相比之下就輕鬆多了。
新羅國與高句麗不一樣,他們本質上其實跟倭國人差不多,在弱者面前,他們才敢狺狺狂吠,但在強者面前,他們只會忍氣吞聲。
李欽載當初領軍時,殺了新羅國一千多人,新羅國將領說什麼了?
國家和民族,是有“氣節”這個東西存在的,高句麗雖是敵人,但他們從來不願臣服於中原王朝,於是每朝皆與之戰,百年以來從未屈服。
而新羅國,早已是大唐的藩屬國,每年遣使朝賀,新國主即位都要請求大唐天子冊封,否則即位就是不合法的。
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唐軍征服起來,過程自然也不一樣。
打高句麗打得艱苦,李勣和李欽載都差點栽了。
但是打新羅國,卻比想象中的輕鬆多了。
三萬倭國人淪為炮灰前鋒,僅僅是這三萬人,都給新羅國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李勣頒下重賞令,又給倭國人發了兵器,倭國人臨戰如同打了雞血,攻城掠地往往奮不顧身。
大唐對新羅國宣戰不到一個月,三萬倭國人竟已攻下新羅國城池五座。
這五座城池全是倭國人打下來的,唐軍將士只遠遠地為他們掠陣督戰。
攻下城池後,倭國人居然又表現出了極強的服從性,他們恭請唐軍先進城,城內的女子和財物唐軍將士先挑,挑剩下的再賞給倭國人。
這個操作乖巧得讓人心疼,搞得李勣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費一兵一卒,結果最大的好處居然留給了自己,純樸善良的唐軍將士們很不習慣,抱著倭國人送來的金銀財物,睡覺都睡不安穩。
要不下次咱們還是做點啥吧,哪怕人家攻城時,咱們在後面幫忙擂鼓助威呢,不然攻下城池後,咱們收錢收得有點心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