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其形成戰略鉗制,高句麗滅國之前,百濟為兵家必爭之地,絕不可讓。”
“陛下聽從了劉仁軌的建議,百濟國才一直駐兵至今。只是今年約莫新羅聽說了大唐欲對高句麗動手,於是又蠢蠢欲動,想透過賄賂朝臣發起朝議,在高句麗滅國之後,將百濟收歸新羅國囊中。”
李欽載眉頭越皺越深。
高句麗滅國其實已沒有太大的懸念,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高句麗果真滅國了,李治會不會答應將百濟讓給新羅?
很難說,歷史上的新羅國可不是省油的燈,在高句麗滅國後,新羅國與大唐的矛盾急劇尖銳,沒過幾年,大唐與新羅便爆發了戰爭,新羅趁勢吞併了百濟。
而那時的大唐由於戰略重點是西面的吐蕃,於是不得不收縮海東政策,造成新羅國事實上統一了半島。
現在大唐還未發兵高句麗,新羅國已蠢蠢欲動,開始籌謀吞併半島,李欽載有點憂心了。
真實的歷史上,大唐對新羅國的縱容和忽視,歷經三代帝王的平高句麗之戰,最終卻被新羅國摘了果子。
不得不說,這是大唐對外政策上所犯的重大錯誤。
不是唐軍不強大,而是大唐君臣在決策上犯了方向性錯誤。
這個錯誤說得嚴重點,簡直是動搖國本。
新羅,百濟,多麼完美的征服世界的補給地和前哨站,怎能如此輕易拱手讓人?
李治心心念唸的是征服高句麗,一雪前恥,而李欽載想要的卻是將整個半島都滅了,全部歸入大唐版圖。
新羅國馬屁拍得再響,留著終究是個禍害。
只有大唐的東面鄰國全部滅亡,戰略重心才能轉移到西面的吐蕃,否則遲早出事,三代帝王的心血付諸東流,給新羅國做了嫁衣裳。
重重嘆了口氣,李欽載一臉懊悔,喃喃道:“早知如此,剛剛小西八揍小八嘎的時候,我應該幫幫八嘎的……”
宋森只管提供訊息,朝政大事他可不敢插嘴。
李欽載卻越想越憂心,如果這次受了賄的朝臣真造起了輿論,很難說李治會不會犯糊塗,真就把百濟讓給新羅了。
李欽載對李治的信心不大,他知道李治如今對半島最大的執念是滅了高句麗,滅高句麗的政治意圖大於現實戰略意圖。
說白了就是我要比我父皇強,所以我能滅高句麗。
但滅掉高句麗後,大唐如何經略半島,李治恐怕沒有太具體的章程,這也就造成了新羅趁虛而入摘了果子。
李欽載暗暗咬了咬牙,這段歷史必須改變,因為他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