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班稚把底子打好。短短三天時間,張放冒著嚴寒,連續拜望烏孫上層權貴,又是饋贈禮物,又是許諾會在摘星城為諸公貿易大開方便之門,總算把這關係打好了。
嗯,這時張放雖然距康居、距摘星城還有三千里,但摘星城的傳聞,已傳到他的耳中。
張放在三天裡,忙裡偷閒,召見了十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商人。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在摘星城有商鋪。張放詳細詢問,喜憂參半。
喜的是摘星城果如他所期盼那樣,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成為聞名遐邇的絲路中轉站及商貿城。中土、西域、中亞,諸國商人紛紛湧入,在城裡租買商鋪,生意火爆。憂的是,這種利好的情況,只持續了短短兩年。從今年初開始,康居人似乎有所不滿,康居國師烏陀與迭利部小王抱闐,就曾屢屢向摘星城伸手,若不是犀月部首領、副王屠墨堅決頂回去,估計眼下摘星城已換主人了。
這些商人畢竟是局外人,雖然提供了不少情報,但具體東西很多說不明白。不過對張放而言,這些情報很寶貴,至少讓他大致明白了摘星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眼下的困境。
“烏陀、抱闐,當年你們給西征聯軍帶來過不少麻煩,一時沒工夫收拾你們。看來,這一次得新賬老賬一塊算了。”
張放做出決定,翌日出發,前往康居。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有一個地方要去。而且,是帶著昭君、青琰等一塊去。
距赤谷城不到二十里,有一片背山望水倚林的平地。在這裡,按中原的形制,建了一座紅巖石墓。墓碑上刻著“右大將夫人、漢家馮氏夫人嫽之墓”。
“這裡就是曾祖母的墓地了。”
帶張放一行來此憑弔的,是個三十來歲的烏孫婦人。說是烏孫婦人,穿著打扮都是烏孫人模樣,但她的樣貌氣質,卻有幾分漢人神韻。
張放謝過,面色肅穆,領著班稚、昭君、青琰、女侍及一眾扈從,依次上前。按中原祭祀之禮,擺三牲、撒草梗,莊嚴拜祭。
這裡,埋葬著漢家女兒、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女外交家——馮夫人馮嫽。
這位最具傳奇色彩的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外交家,本是解憂公主的侍女。在隨公主來到烏孫之後,因其生性聰慧,識文善書,與解憂公主相互慰勉,情同姊妹。馮嫽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短短几年,便已通曉西域的語言及風俗人情。
烏孫右大將仰慕馮嫽,求娶之。於是,她的身份由公主侍女躍升為右大將之妻。無論是漢朝、烏孫,以及西域諸國,都能得到認可,初步具備了成為外交使節的條件。
解憂公主嫁入烏孫,身負宣揚漢朝,結恩施惠西域諸國的使命。但她畢竟是公主,更是昆彌的右閼氏,不便出巡諸國,而馮嫽恰好是最適合的替代人選。於是,馮嫽以使節身份代表解憂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國王贈送禮物,宣揚漢朝威儀。各國君臣見漢朝以女子為使,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驚奇之餘,嘖嘖誇讚,尊稱她為馮夫人。
漢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朝廷原本想讓外甥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繼承王位,不料親匈奴的北山大將烏就屠殺死國王,自立為王。漢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領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準備討伐烏就屠。時任西域都護的鄭吉考慮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談判,勸其讓位。鄭吉知道馮嫽善於外交,推薦由她當此重任。
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欣然受任,她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親密,所以她和烏就屠也算很熟悉,於是開門見山對烏就屠說:“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有所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