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人在紐約和雨中曲這些口碑極好的賣座歌舞片。
但到了1957年,公司還是第一次出現了虧損。
1960年,米高梅被迫與所有的簽約演員解除了合同。
這一時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這部影片是米高梅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詩片賓虛,這部由查爾斯赫斯頓主演,耗資1500萬美元,耗時四個小時的巨片也大獲成功,獲得了11項奧斯卡獎,這一記錄至今沒被打破。
但賓虛也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就是米高梅從此每年只能拍攝一部超大製作,包括王中王、啟示錄四騎士和叛艦喋血記,而任何一部的失敗就將是無法承受的損失。
大製作只能偶爾為之,在隨後的10年裡。
<center></center>
米高梅雖有西北偏北、青樓豔妓、洛麗塔、日瓦格醫生等佳作,但仍連年虧損。
&t;divtentadv&gt;不斷走下坡路的米高梅已經不是非賣品。
所以在1967年,來自加拿大的投資商埃德加布隆夫曼買下米高梅,但他不善於經營娛樂事業,兩年後也就是1969年又把米高梅,轉賣給了拉斯維加斯的賭業大亨的百萬富翁科克柯克裡安。
在布隆夫曼手裡,米高梅還是好萊塢頂尖的電影公司,但在科克手裡,米高梅只是賺錢的工具。
而且這個賭業大亨之所以收購米高梅,不是為了進軍娛樂事業,而是看上了米高梅的地皮。
他一接手公司就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都統統拍賣了,並把資金投入拉斯維加斯、裡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上。
他甚至在1973年關掉了米高梅的發行部門,而把發行事務交給了聯藝。
1979年,科克柯克裡安更宣佈,米高梅已經成為一家旅館公司。
在科克手裡,只剩下製作部門的米高梅空有好萊塢八大的名頭,實際上已經奄奄一息。
也許是從收購米高梅這件事上嚐到了甜頭,1981年的時候他又故技重施,買下了每況愈下的好萊塢八巨頭之一的聯藝。
兩家合併後,誕生了一家新公司米高梅聯藝。
好萊塢也由八大變成了七大。
這裡需要介紹一下聯藝。
聯藝由卓別林、範朋克、壁克馥、格里菲斯於1919年共同建立。
目的是為了擺脫大電影公司的束縛和剝削,爭取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潤。
公司製作發行的影片有卓別林的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舞臺生涯、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走向東方以及疤麵人、桃色公寓、西區故事、007、洛奇等非常著名,甚至在世界影史上留下名字的佳片。
可惜輝煌的聯藝也擺脫不了盛極而衰的規律。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馥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
之後,聯藝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併入米高梅公司。
本來收購聯藝對米高梅來說是一個轉機,但屋漏更遭連陰雨,船破又遇打頭風。
幾乎傾聯藝全部資金的大製作影片天堂之門拍出來卻是一個大爛片。
其爛的程度可以跟陳饅頭的無極媲美。
不同的是,無極把大家成功忽悠進了電影院,票房上億;老美電影看得多,資訊發達,不好忽悠,天堂之門票房慘不忍睹,直接拖垮了聯藝。
這個案例到現在還是豪華大片造成電影公司破產的最著名案例,常被電影公司老闆拿出來鞭屍。
收購聯藝的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