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塵的出名還不止如此,在林塵不知道的情況下,一騎由子午道而來的快馬,在正午時分,將將進了朱雀門。
不多時,身為尚書左僕射兼民部尚書的蕭瑀案上多了一份文書,乃是金州刺史府以六百里加急送來。
蕭瑀不敢怠慢,在檢查好封印無誤後,小心拆開,嘻嘻覽閱。
“效率提升一倍,竟有此事?來人,將信使叫來!”
須臾,人到。
“實物在哪?”
“宮門處!”
“速去帶上,跟我走!”
“喏!”
內宮,紫宸殿,這裡便是當今聖上李淵處理政事的地方,不過卻不是正式場所,類似於私人書房。
說起李淵,可能很多人覺得並不如何,究其原因,大半是因為李世民的風采太盛,所以顯得他不出眾。
然而實事求是的講,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哪裡會平庸的了。
作為軍武出身的他,在前隋便頗具軍事才幹,有過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績,都說李唐起兵是因為李世民的推動,逼迫的李淵不得不反。
可只要深入分析一下,此言多半不實,很有可能是李世民為了美化自己而為。
原因很簡單,以李淵的軍事才能,會讓自己的兒子串通自己的下屬,而自己還毫無察覺麼,肯定不可能,所以多半是李淵故意放縱而為。
起兵後,李淵又能知人善用,全力放權給二兒子李世民以及侄子李孝恭,兩人不負所望,一南一北打下整個大唐,這個過程中,並未受到多少朝中掣肘,反而朝中文武官員都能擰成一股繩。
這難道不是李淵的功勞?
之後又是一系列的安民措施,包括租庸調的實行,在當時都是卓有成效的政績,要說他最失敗的。
那就是太注重親情,在大兒和二兒之間搖擺不定,這也是李唐皇朝的通病。
所以如果沒有李世民的出現,或者李世民的表現沒那麼出彩,李淵絕對也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這日正要處理完政事的李淵,突然接到通報,宋國公求見,心知必是有事,不然不會這個時間過來,急道快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人未到,聲已至。
本以為有什麼急事的李淵神色頓時一鬆,這陣子竟是突厥入侵的壞訊息,要不是二兒子堅持,他都打算移都了,可算有個好訊息了。
“什麼好訊息,竟值得時文如此大呼小叫的?”
“喜事,喜事,大喜事啊,陛下請過目!”
激動之下的蕭瑀,微微躬身便算行禮了,隨即邊叫邊遞過文書。
李淵見蕭瑀竟然還賣關子,有些好奇的接過,見是金州府發來的,更是稀奇了,這地方能有啥事。
仔細一看,可不就是林塵弄出曲轅犁的事麼,不過這裡是經過潤筆過的,金州府及平利縣上下官員基本上都有功勞。
“這,哈哈哈!天佑大唐!”
“果如所言,效率加倍,那便是農耕神器啊,我大唐再無饑饉之憂!”
連年征戰,李淵如何不曉得糧食的重要性,所以這份興奮激動那絕對是發自真心的,這可是能夯實李唐皇朝根基的東西,不由得他不高興。
“陛下,實物就在門外,陛下可要試試!”
“那是自然,朕必須得親眼見見!”
紫宸殿外,早已猜到皇帝要試的蕭瑀,早就囑咐人,將犁套好備用了,只是牛有些麻煩,只好套了匹馬代替。
“這便是曲轅犁?與之前的犁也沒多大變化,真有如此神效?”
“回陛下,金州府發出的文書,當不會有假,效果如何,不妨試一試便知!”
李淵自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