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

第517章 和尚道士都來了 (第1/2頁)

“感謝道遠大師不遠萬里,弘揚佛法。”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十三年前,遼王殿下不遠萬里開拓遼東,與老衲在十三峰望海寺結緣。今日老衲南渡萬里,在殿下開拓的南洋弘揚佛法,自是佛祖安排的因緣。”

“好說,本王在光城給你留了五百畝地,專門建一座新的望海寺,供奉佛祖。”

“謝殿下”

……

“感謝長春真人不遠萬里,涉險傳道。”

“應該的。‘亂世菩薩不問事,老君背劍救滄桑。’家師當年兵敗歸隱,不問蒼生,幸得殿下這一句棒頭頓喝、醍醐灌頂,自是以遼王為忘年之交。只因年事已高,特意吩咐我帶玄真觀門下三十名弟子為南洋百萬蒼生祈福。”

“好說,本王已經在木洲島神農城給你留了五百畝地,專門建一座新的玄真道觀,供奉天尊。”

“謝殿下。”

就在曹無雙南下的當天,遼王還熱情接待了來自遼東的兩位宗教領袖。

曹無雙這次南下,還帶了一群光頭和尚和一群長髮道士。

原來,為了給移民們建設一個內心安寧的精神家園,遼王特意寫信給幾個老婆,讓她們一定要邀請到曾經和自己有過機緣的望海寺方丈道遠和玄真觀道長廣寧真人共同南下,到南洋弘佛傳道。

道遠方丈雖然六十多歲了,在收到邀請之後,發揚鑑真東渡的精神,毅然同意帶了三十多名弟子南渡。

被遼王稱為千年老妖的張定邊,也就是年齡過百的廣寧真人,也讓大弟子長春子帶了一幫師弟南下。

道遠大師和長春真人對遼王的安排很滿意,一番寒暄之後,很快忙著選址建寺修觀、宏佛傳道去了。

讓遼王深感遺憾的是,連和尚道士都知道南洋的好,郭愛母子四人仍然留在遼東,沒有過來。

唉,他以前怎麼沒發現這個丫頭、這個婆娘這麼倔?

建國在即,遼王也不能分心想東想西,還得給現成的幾個老婆都壓壓擔子。

明月繼續管賬,籌建中央銀行,準備發行新的貨幣。

曹無雙協助曹無忌建立印刷廠,準備發行新的學校教材。

明珠負責管理王府事務。

海珠負責管好六、七個葫蘆娃和格格們……

到了這年年底,遼王已經在南洋初步籌建了九個省,為未來的新國家修建的新都光城已經基本建成,九大研究所已經就位。

在沈莊和張玉一文一武的輔佐下,遼王已經將遼東前十年的發展模式和經驗直接嫁接到龍城、鳳城、獅城和神農城四個核心城市。

遼王先後從遼東轉移過來的四千專業技術人才和十萬產業工人,正聚集在主要城市和港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和輻射效應。

張玉南下後,李淇、李想、李嚴、韓木等人先後南下追隨遼王,成為遼王開拓南洋的有力幫手。

李淇負責土洲北部地區雖然土地貧瘠,但是盛產沉香、燕窩、柚木等土特產,離內地又比較近,還是比較受內地移民的歡迎。

由於這裡來自福建和遼東的自發移民相對較多,所以遼王準備在這裡成立一個福遼省。

遼王為李淇選擇一處天然良港作為省會,叫新金市,其寓意不言自明,希望他能再重新打造一個像遼東金州一樣的貿易中心來。

隨著內戰從山東向直隸、河南境內的江淮地區蔓延,好多有商業頭腦的富商們也組織一些江淮難民來到新金市,打算從源頭上搶佔商機。

朱元璋曾經費盡心機遷往中都鳳陽,給老家裝門面的好幾萬戶比較富裕的移民也都跑光了。

遼王本來是來幫大明扶貧的,無意之間竟然把老朱的老家都掏空了

最新小說: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乖軟宿主!釣懵了末世偏執怪物 林鵬的宋朝之路 現代魂耀古:宇軒傳奇錄 水滸之書生王天下 四合院:重生54,開局成為戰神 重生辭官:祝她和白月光鎖死 趙匡胤演義 從質子到千古一帝 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 苟到最後,我成了一方雄主 斬神:開局復活術,我要你站起來 四合院:開局請何大清迴歸 哎呦,誰家權臣抱著昏君親呀 大明抄家王 穿到古代後我成了小哥兒 不是死遁,我只是衝業績! 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 重生大明1635 這個流氓太正經,女帝怒罵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