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46·9迅雷風烈,君子必變(1),雖夜必興(2),衣冠而坐(3),懼威變異也(4)。夫水旱,猶雷風也,雖運氣無妄(5),欲令人君高枕幄臥(6),以俟其時(7),無惻怛憂民之心(8)。堯不用牲,或時上世質也(9)。倉頡作書(10),奚仲作車(11),可以前代之時無書、車之事,非後世為之乎?時同作殊,事乃可難;異世易俗,相非如何?俗圖畫女媧之象(12),為婦人之形,又其號曰“女”。仲舒之意,殆謂女媧古婦人帝王者也(13)。男陽而女陰,陰氣為害,故祭女媧求福祐也。傳又言:“共工與顓頊爭為天子(14),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15),使天柱折(16),地維絕(17)。女媧消煉五色石以補蒼天(18),斷鰲之足以立四極(19)。”仲舒之祭女媧,殆見此傳也。本有補蒼天、立四極之神(20),天氣不和,陽道不勝,倘女媧以精神助聖王止雨湛乎!
【註釋】
(1)變:改變常態。
(2)興:起。
(3)衣冠而坐:穿戴好衣帽,正襟危坐。以上四句參見《禮記·玉藻》。
(4)威:通“畏”。害怕。
(5)無妄:即本書《明雩篇》中所說的“無妄之變”。參見45·7注(1)。
(6)欲:據文意應為“設”。幄:原本校語云:“‘幄’字一本作‘據’”,可從。據、安同義。
(7)俟(sì四):等待。
(8)惻怛(dá達):憂傷。
(9)質:質樸,純樸。
(10)倉頡:即蒼頡。參見11·3注(3)。書:文字。
(11)奚仲:參見36·14注(39)。
(12)據遞修本,“俗”字前當有“世”字,應據補。
(13)《北齊書·祖珽傳》雲:“太姬雖雲婦人,實是雄傑,女媧已來無有也。”然則以女媧為婦人,自漢訖南北朝皆有其說。《說文·女部》:“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14)共工:參見31·1注(1)。顓頊:參見11·2注(2)。
(15)觸:撞。不周之山:參見31·1注(2)。
(16)天柱:古代神話中撐天的柱子。
(17)地維:參見31·1注(3)。
(18)消煉:熔鍊。
(19)鰲(áo熬):參見31·1注(5)。
(20)神:神通。
【譯文】
迅猛的炸雷猛烈的颳風,君子也要改變常態,即使在半夜裡也要爬起來,穿戴好衣帽,正襟危坐,畏懼出現什麼異常情況。水旱災害就像雷風一樣,即使是陰陽之氣造成的意外之災,如果君王高枕安臥,等待晴天的到來,就表明君王沒有憐憫百姓的傷痛之心。堯不奉獻犧牲,或許是因為古代的人純樸的緣故。倉頡創造文字,奚仲製造車子,能因為前代之時沒有文字車子這樣的東西,就非議後世製作這些東西嗎?時代相同而做法不一樣,對這樣的事才能進行非難;時代不同,風俗習慣有所改變,怎麼能相互非難呢?世俗之人圖畫女媧的像,把她畫成婦人的形體,又號稱她為“女”。董仲舒的原意,大概認為女媧是古代的女帝王。男屬陽女屬陰,陰氣造成災害,因此祭祀女媧求她給予福祐。傳上又說:“共工與顓頊爭戰想當天子,不能取勝,憤怒地撞碰不周山,使得天柱折斷,地的四角塌陷。女媧熔鍊五色石來修補蒼天,砍斷鰲的四足來支撐大地的四邊。”董仲舒之所以要祭祀女媧,大約是見到過這本傳。女媧本來就具有修補蒼天、支撐大地四極的神通,天氣不調和,陽道勝不過陰道,也許女媧可以用她的精神幫助聖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