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而萬物自然變化,無意於萬物的產生而萬物自己生成。
【原文】
54·15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1)。”垂衣裳者,垂拱無為也(2)。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3)。”又曰:“巍巍乎(4),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5)。”周公曰(6):“上帝引佚(7)。”上帝,謂舜、禹也(8)。舜、禹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己無為而天下治。舜、禹承堯之安,堯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9),無為之化自成,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10)”。年五十者擊壤於塗(11),不能知堯之德,蓋自然之化也。
【註釋】
(1)垂衣裳:高亨認為,“垂,當借為綴。綴,縫也。綴衣裳調製衣裳也。”可備一說。垂衣裳,秦漢間常用以比喻無為之治。引文參見《周易·繫辭下》。
(2)拱(gǒng鞏):拱手。垂拱:垂衣拱手,古代形容太平無事,可無為而治。《尚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3)則:準則。
(4)巍巍:崇高的樣子。
(5)不與(yù玉):不相干。意即舜和禹不以有天下為樂,得了天下就好像和自己不相干似的。引文參見《論語·泰伯》。
(6)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參見2·5注(19)。
(7)引:《尚書易解》:“制引,制止也。”佚(yì義):通“逸”。淫逸,遊樂。引文參見《尚書·多士》。
(8)舜、禹:“舜禹”當為“虞舜”。聲誤而又倒置。上文皆以黃帝、堯、舜連言,未言禹事,明禹為誤。下文“舜、禹承安治”、“舜、禹承堯之安”,二“禹”字亦“虞”之誤。本書《語增篇》引經曰:“上帝引佚”。指的是虞舜,亦不及禹,益可證此處之誤。
(9)邀:追求。
(10)蕩蕩:形容廣大的樣子。蕩蕩乎民無能名焉:這句話一般解釋為堯的,功德浩大無際,老百姓想要稱頌他都不知道如何稱頌才好。王充的意思是,堯的統治體現了自然無為的原則,不故意追求名聲,所以沒有一個人說得出他的功德。引文參見《論語·泰伯》。
(11)擊壤:參見19·13注(10)。塗:通“途”。道路。
【譯文】
《周易》說:“黃帝、堯、舜不必有所作為,就達到天下大治。”所謂垂衣裳,就是垂衣拱手無為而治的意思。孔子說:“真偉大啊,堯這樣的君王!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夠效法它。”孔子又說:“多麼崇高啊!舜和禹享天下而他們卻覺得好像與自己不相干似的。”周公說:“上帝制止遊樂。”上帝,指的是虞舜。虞舜繼承了安治天下的辦法,任用賢能之人,恭敬自持順應自然而天下大治。虞舜承繼了堯的安治之法,堯遵循天道自然無為的原則行事,不有意去創立功業,不存心去追求名譽,無為而治的教化卻自然獲得成功,所以說,“堯治理天下自然無為,沒有一個人能說得出他的功德”。五十多歲的老人在道路上作擊壤遊戲,而沒有意識到堯的德政,這是聽其自然的教化的結果。
【原文】
54·16《易》曰:“大人與天地合其德(1)。”黃帝、堯、舜,大人也。
其德與天地合,故知無為也。天道無為,故春不為生,而夏不為長,秋不為成,冬不為藏。陽氣自出(2),物自生長;陰氣自起(3),物自成藏。汲井決陂(4),灌溉園田,物亦生長。霈然而雨(5),物之莖葉根垓(6),莫不洽濡(7)。程量澍澤(8),孰與汲井決陂哉?故無為之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為也,氣和而雨自集(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