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自來水,但是每天就供水兩個鐘頭,她們平時在家裡都是把自來水存到水缸裡,供日常使用。
渴了的時候,就直接用水瓢從缸裡舀水喝,也沒啥要喝溫開水的概念,姐妹三個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喝涼水。
這姐妹三個就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其他留守兒童至少還有老人、親戚照看著,這幾個孩子卻無依無靠。
村民口中的劉老摳兩口子從大閨女十來歲的時候就都出去做工去了,家裡兩個小閨女就讓大閨女一個人帶著。
也多虧周圍鄰居都是好心的,平時這幾個孩子有不懂的事情、不會做的事情,左鄰右舍會順手教一教。
那兩口子按理說在外打工,賺的錢怎麼也比在村裡種地的強不少,可是也不見拿錢回來。
偶爾回來給孩子買件衣服,也都是隻買老大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
要是衣服破了,也沒有新衣服,老大就縫縫補補。現在這年代,雖然村裡人都不怎麼富裕,可也很少有給孩子穿補丁衣裳的了。
可劉家幾個閨女穿的衣裳,就沒有不帶補丁的。就像現在,孫愛民幾人看到的大妮、二妮,身上穿的半截袖也不知道幾年了,看起來都有點小了,也很舊,洗的看不出來本來的顏色了。
穿的褲子膝蓋上都打著補丁,灰撲撲的顏色,還顯得肥肥大大的,看樣子是大人衣服,可能是她們媽媽穿剩下的。
腳上穿的透明塑膠涼鞋髒兮兮的,還能看出來用火燒過後粘上的痕跡。
別說是村裡人看著這幾個孩子可憐了,就是孫愛民幾人,看著屋裡的那兩個女孩子,心裡也都不太舒服。
村民心直口快,說起話來也沒啥傷不傷自尊心的,當著兩個女孩兒的面就跟孫愛民幾人說:“劉老摳兩口子對幾個閨女是真摳,看看孩子都長這麼大了,穿的都是啥?
我們鄉里鄉親的有時候看不過眼了,給她們拿點半新不舊的衣裳來穿,要不得比現在瞅著還可憐...”
孫愛民附和道:“這兩口子平時在外頭花錢也挺細的,掙點錢都攢起來了...”
村民說道:“他們能算計著呢,那點錢都要留起來以後給兒子娶媳婦呢。”
兩個女孩兒聽村民說起這話,窘迫地不行,站在原地,手腳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
鄭小娟問兩個女孩子:“你們三妹跟小弟呢?咋沒在家裡啊?”
大妮低著頭怯懦地回答:“三妮抱小弟出去玩兒了!”
鄭小娟又問:“三妮今年幾歲了,都會哄弟弟玩了?”
大妮應道:“三妮六歲了,能抱動弟弟,一會兒就該回來吃飯了...”
鄭小娟說道:“你們能不能把三妮喊回來?我們看看你們幾個都好好的,也好跟你們爸媽交代!”
大妮、二妮是不信鄭小娟這話的。他們爸媽從來不會問她們過的好不好,每次回來只給她們留一點點錢,大妮來了例假,連買衛生巾的錢都沒有。
或者說她根本都不知道衛生巾這個東西,更不知道該咋用。例假都是用老一輩人用的那種騎馬布。
以前是在騎馬布里加草木灰,是她媽教給她的,騎馬布也是她媽給她的。後來還是鄰居嬸子發現大妮例假時使用草木灰,才教給她用刀紙的。
可是她爸媽不給她們留錢,大妮連買刀紙的錢都不捨得,就還一直用很老的那種辦法。
劉老摳兩口子年頭撈了豬仔,買了雞苗,讓三個閨女在家裡養著,得到了年尾他們回來賣,但是錢也到不了三個閨女手裡。
現在他們村按人頭分的地,一口人就三分地,小男孩兒還沒分到地,也就算五口人,一畝五分地。
這地倒是不算多,大妮十五,二妮十二,倆孩子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