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不管是升官速度,還是其他。那些三甲的,更要差一些了。
再說了,別看現在是一個六品的小官,等著在翰林院熬出來以後,連升幾級的也不是沒有。再說了,在清流和文臣的圈子裡,你要是沒有在翰林院待過,你都不好意思和那些大儒說話攀交情。
因此林海早早的來到翰林院報道了!
待官員來得差不多,林海也只被安排整理資料的工作,倒也十分輕鬆。而其他官員待他也無為難之意,遇到二人不懂之事,大多官員也能指教一二,所以林海第一天的翰林院工作還是十分順利的。
幾天下來,林海也漸漸與翰林院的官員熟識了,做起事來便更加趁手了。翰林院裡還有幾個這屆二三甲考進來的庶吉士,大多相處起來都十分客氣,畢竟是同年,日後官場總會有互相照應的時候。
至於什麼排擠欺負新生的事,那更是沒有,別忘了,這幾年也有不少蘇州林家子弟上京趕考。雖然說考起的沒幾個,但是每次還是有那麼幾個,或二甲或三甲,這翰林院裡,還待著林海的‘族侄’了,更別說還有二甲的頭名傳臚林菖在了!
要說這一甲就是好,既沒有‘庶吉士’那樣還有三年留不留館的壓力,也基本上不會被皇上叫去,每天就在翰林院待在,偶爾整理一下資料。聽聽前輩們的講課。等著熬上三年,就直溜的升官了!林海不經感慨道,這不就是和混吃等死差不多嗎?難怪那麼多人。想著問鼎一甲。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要是林海真的敢這麼幹,林老爺絕對第一個站出來打斷林海的腿,他林家怎麼會出這等混吃等死的子弟了!
好在林海也不準備這麼幹,要說翰林院最讓林海滿意的一點就是:不管身份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屋子,方便讀書不被人打擾。
要說在六藝書院的時候林海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那就是——抄書。
六藝書院有一座聞名遐邇的藏書閣,為了防止裡面的古籍珍版被盜被毀壞,因此藏書閣的書都是不允許借出去的,但是你要是有毅力一個字一個字的抄錄下來。藏書閣的管理工作者還是不會管你的。
加上六藝書院雖然准許小廝書童這些人來陪讀,但是課是不準讓他們旁聽的,因此沒事的時候。林海就讓弄書侍墨兩人待在藏書閣抄書,五年下來這兩人的書法倒是大有長進。就是林海閒著沒事的時候,也會去藏經閣窩著抄書的,誰讓這書抄完了,是可以帶回去自己家裡去的。而且也順便練練字。
五年下來,林家自個的書房裡。多出了好多孤本珍本。
顯然林海很好的堅持了這個習慣,因著弄書侍墨不能進來,因此這抄書大業也就只有林海一個人上陣了!翰林院這裡的許多藏書,林海對這裡那是覬覦已久,如今有了這等機會,那是一定要好好把握,別人都下班了還在哪兒一個人抄書了,搞得翰林院一眾老前輩感慨,難怪林海能小小年紀就寫那般好字還中了探花,都有了功名還這般努力,當初還不知如何苦讀,與之一比,自家兒孫都是沒法看了,悻悻之下各自回家修理兒孫不提。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作為一個歷史系的高材生,林海對於翰林院的這些孤本珍本,那是痛惜不已,因為前世一把大火,將這裡幾乎九成九的書籍燒燬了!所造成的中國古籍文化方面的損失是永世無法彌補的。
翰林院以巨量藏書著稱於世,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圖書館,被當時西方人比做是中國的牛津、劍橋、海德堡和巴黎。翰林院內藏有卷帙浩繁的各類古版善本,舉世罕見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底本就珍藏於此。以金黃色絲綢裝訂而成的萬卷冊的《永樂大典》,是明代由兩千名學者參與編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經明末文淵閣大火,僅存副本;到了清代,這些副本已散佚兩千餘卷,其餘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