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座建造堅固的樓房,平時戒備森嚴,不但四周輪班派有十多名守衛,按時尚有巡邏隊查巡,此刻卻是撤走一空。
火勢正向銀庫延才過來,事不宜遲,老少五人急忙破門而入,連闖掛著大銅鎖的三道門,始進入銀庫內,只見滿室堆著大麻袋,裝的全是銀子,可見李太監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每袋足足有千兩,等於六十多斤。
彭小魁、無叵居士和小黑,可以雙手各提一袋。玉芙蓉和淑宜姑娘體力較弱,一次只能搬動一袋。
老少五人花了近半個時辰,總算在火勢已燒近時,來來回回疲於奔命,搶救出約兩百袋,也就是近二十萬兩銀子
奉命接應的趙升,已弄來輛四馬拖的大篷車,早就停候在官署外了。
聽到玉芙蓉發出的暗號跟哨聲,他忙駛車至後院外,入內幫著搬運,將一袋袋的銀子載上馬車。
夜已深,織造局官署的火光沖天,驚醒了睡夢中的不少附近一帶居民,但卻無人前往救火。
在全城百姓的心目中,對這位李太監恨之入骨,恨不得燒個精光,連他人也葬身火窟,那才大快人心。
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延燒了整整一夜。
次日一早,全城一些貧寒之家的人開門一看,門前都放置了一百兩白花花的紋銀,不禁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位散財童子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