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批示被認為是中國核工業發展的轉折點。
全國各地的專家隨即集結到上海,開始為第一座核電站的建設做準備。然而中國民用核工業的發展從一開始便充滿了曲折。1979年,美國發生了三哩島核事故。儘管這次事故沒有造成傷亡,但卻在國際上引起了關於核電是否安全的激烈爭論。一時間,是否要在國內發展核電也成為議論的熱點。
擺在面前的另一道難題是技術。一些專家堅持認為第一座核電站應該採用國產技術,另一些則認為應該引進更加先進可靠的國外技術。
在第一座核電站的選址問題上也同樣充滿分歧。上海的崇明島、江蘇的江陰、浙江的舟山都曾被作為備選地點,但是出於安全或環保方面的考慮最後都被放棄。
這時候,秦山走進了專家們的視野。面對杭州灣,這裡有著發展核電的理想的地理和交通條件。
1981年,中國最終透過了在秦山建設第一座核電站的決議,工程設計建造一座30萬千瓦的國產壓水堆。4年後,秦山核電站正式動工。然而一次震驚世界的事故又將核電站的建設推向風口浪尖。
1986年,前蘇聯烏克蘭發生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這起核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汙染,甚至改變了全球核電行業發展的程序。對於秦山這個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很多專家都表示了擔憂;一些專家甚至要求中國停止秦山核電站工程的建設。
最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權威報告打消了大家的顧慮。1989年,中國政府邀請了11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對秦山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經過3個月的認真調查,專家們認為工程是安全可靠的。
秦山核電站於1991年12月併網發電。在經過兩年多的執行後,機組於1994年4月正式投入商業使用。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擁有核電站的國家。
到2007年年底,秦山核電站累計發電310億千瓦時,實現收入96億元,納稅18億元。
經過14年的運營,核電在中國已被證明是一種清潔有效的能源。一座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和同等規模的火電站相比,火電站每年要消耗300萬噸的煤炭,並造成大量汙染;而核電站只需要消耗250噸的燃料,且汙染更少。
在秦山核電站建成後,浙江省的環保部門對核電站的周邊地區作進行了跟蹤調查,經過10年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核電站並沒有改變當地的環境。
蓬勃發展
秦山核電站的建設獲得了成功。1996年,秦山核電站二期開工建設,兩座65萬千瓦的國產壓水堆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完工。
1998年,秦山核電站三期開始動工,工程採用加拿大技術,設計建造兩座萬千瓦的重水堆。2003年,秦山核電站三期投入商業運營。
如今,秦山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核電基地,5座核反應堆在這裡執行,供應著長三角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發展最快的地區。同時,工程也為該地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中國核工業集團負責秦山核電基地的運營。2005年,公司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建,計劃建設兩座65萬千瓦的反應堆。
近年來,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中國在核工業領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此前制定的規劃,中國計劃在2020年將核電裝機容量增加到4000萬千瓦;屆時,核電將佔整個電力裝機容量的4%。
在2008年3月召開的中國發展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提出應將2020年核電佔整個裝機容量的比例提高到5%。
在2008年進行的大部制改革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