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泰和揚州的一應官員在兩支特戰隊和薛仁貴派出的一千蛟龍軍押解回長安,此刻,李二再次陷入頭疼之中!
原本,趙無疆輕而易舉消弭一場兵災,他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畢竟,大戰一起,消耗的不僅是錢糧物資,還會讓正在高速發展的大唐陷入滯澀中,百姓們也會遭受兵亂之苦!
然而,如今雖然兵災消除了,可揚州的一應官員也落馬,如今整個揚州,暫時由荊州調了一批官員前往暫時管理,可是,長此以往,這樣必然會出大問題!
現在當務之急,是緊急調一批官員前往揚州,穩住揚州的政事!
然而, 之前打下大草原,長安這邊就派遣了一大批官員前往治理草原,如今,朝廷這邊的官員已經儲備不足了!
加上李泰的事情不能宣之於眾!
畢竟,意圖謀反乃是誅九族的大罪,李泰即便身為魏王,至少也要受到剝奪王爵,流放千里以示懲戒!
可李泰乃是他曾經最寵愛的一個兒子,加上長孫無垢的關係,所以,李二並不想如此對李泰!
所以,這件事李二打算秘密處理,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揚州的事情就不能在朝堂上公開討論!
這幾日,李二每日下朝後,都要跟杜如晦和房玄齡,長孫無忌等肱骨之臣商議!
“陛下,提前將改革的科舉推行天下,初次科舉,定於十月二十八!”
接連幾天商議,杜如晦等人也是有些疲憊,畢竟,除了這些事情外,每日他們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無奈之下,杜如晦只能提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科舉制,自隋煬帝建立以來,基本上是形同虛設!
畢竟,知識一直把持在世家手中,寒門學子若是不投靠世家,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更別說那些泥腿子了!
而世家為了保證家族的地位,肆意操控科舉,以至於民間真正有大才的學子即便參加科舉,他們最後也步入不了朝堂之上!
大唐雖然沿用了隋朝的科舉制,可是,真正的選官制度還是以舉孝廉為主!
趙無疆崛起後,壓世家,印刷書籍,開辦學堂,如此,才稍稍緩解了這種局面!
然而,如今學堂剛剛建立,還未全面覆蓋整個大唐,裡面的學子知識有限,若是貿然開啟科舉制,很可能收攬不到什麼大才!
而且,定於十月二十八,距離如今不足半個月時間,別說大唐南方的學子了,即便是距離長安遠一些的北方學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都無法趕來長安!
所以,對於杜如晦這個提議,李二感覺有些遲疑不定!
“陛下,如今乃是非常時期,只要渡過眼前的難關,待明年第一批學子從太學中畢業,如此,當可大為緩解我大唐基層官員儲備不足的問題!”
“而且,因為長安太學開學的緣故,導致南北各方學子多有趕赴長安者,如今,長安聚集了大量的學子,此時推出改革後的科舉,必然能收穫一批人才!”
“如此,既可以解決揚州基層官員不足的問題,又可為我大唐新增一批儲備官員!”
“而且,此刻開辦科舉,還有一個好處,如今我大唐基層官位欠缺甚多,科舉取官後,正好將這些人分配到各個位置上,一來用以考驗他們處理政事的能力,二來,可以為我大唐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發展作用,如此,一舉數得!”
杜如晦看到李二遲疑不定的模樣,當即再次勸說道!
“眾愛卿以為杜相所言如何?”
李二聞言,雙眼一亮,杜如晦說的這個辦法,初看有些荒誕,可是細說下去的話,卻是如今最適合大唐的時政!
加上趙無疆改革過的科舉制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