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在關前叫陣,又作勢攻城,把城中韃靼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因此,他們一點都沒覺察大後方已經失守了,秦無咎順利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進宣北關。
這一戰燕軍大獲全勝,韃靼逃入大漠,敗退途中,韃靼統帥、大王子也速帖木兒,就是點名要秦無咎和親的那個,被桓霆的丈八蛇矛捅了個透心涼,秦無咎上前一刀砍下其頭顱,挑在刀尖上,喝道:「敵酋授首!」
燕軍士氣大振,沙場上馬嘶人吼,殺聲震天,桓霆一馬當先,手中長矛使開瞭如入無人之境,韃靼兵將是挨著死、碰著亡,燕軍將士恨不能自戳雙目,這殺敵如砍瓜切菜一般的煞神,他們竟然當成了來鍍金撿功勞的關係戶。誰說的桓霆是病秧子來著?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有桓霆為榜樣,燕軍個個奮勇殺敵,韃靼兵敗如山倒,被殺得潰不成軍,燕軍乘勝追擊,直把韃靼的殘兵敗將趕入漠北,燕軍才收兵回撤。
這期間也有不和諧因素,在混戰追擊的過程中,秦無咎又遭到了幾次刺殺,不過她自己警醒,又隨身帶著迷藥毒藥,再加上桓霆護持,自是有驚無險。
最終,這一戰收復雲川、宣北等三城,讓韃子至少十萬大軍藏身北疆大漠,大燕軍威大振,韃靼元氣大傷,至少三十年內別想再對大燕發動戰爭。
經此一戰,從頭到尾一直隨大軍徵戰的秦無咎,在軍中威望日高,說起秦國公主,從小兵到將軍,大家皆與有榮焉。北疆百姓知道親徵韃子的公主殿下,就是這些年為他們培育良種,讓他們吃飽肚子的那個公主後,在秦無咎班師回朝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百姓出城相送,「公主殿下」的喊聲響徹雲霄。
回到京城,大勝而歸的大軍同樣受到了極高禮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秦無咎一身戎裝走在最前面,鎮國公、桓霆左右護持,在百姓們的歡呼聲中,從德勝門進了京城。
武安帝高興壞了,如今他終於可以拿定主意了,有如此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親女,他還要什麼過繼來的兒子!透過這幾年發生的事,武安帝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自己的骨肉,再怎麼也貼不到自己身上。
武安帝主意一定,便讓人擬了兩道旨意,一道立嗣,一道賜婚,打算在慶功宴上一起宣佈。
然而武安帝沒想到的是,他先迎來了當頭一擊,看著鎮國公祖孫呈上的刺殺秦無咎刺客的口供和證物,那似曾相識的羽箭,武安帝恨怒交加,心裡堵得喘不過氣來,嗓子裡陣陣腥甜,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才硬生生把那口血嚥了下去。
第71章 乾卦 家裡有皇位要繼承的公主28
十九年前,武安帝與張皇后的長子秦無忌,在武安帝鼎定天下的最後一場決戰中,命喪疆場,一支再普通不過的羽箭洞穿了他的咽喉。
如果長子尚在,大燕建國後會少很多麻煩,武安帝不會為子嗣計匆忙再娶,更不會因為過繼養大了宗室諸王的心。
當時年僅十八歲的秦無忌有勇有謀,稍加培養就會為大燕的未來備下強大的君主,武安帝也就不必為了給過繼來能力不足的繼任者鋪路,採取凌厲的手段對位高權重的功臣動手,雖然那些人並不無辜,但慢慢來的話,總能等到更合適的機會,不動聲色的解決掉他們對皇權的威脅,自己也就不會在史書上落下冷血寡恩的惡名。
這一切可以避免的事,都毀於那支破空而來的箭。
在看到這支射向秦無咎,同樣毫無特點的羽箭之前,武安帝一直認為那就是一場意外,戰場上非生既死,何況不知多少人存著擒賊先擒王的想法,打算除掉秦無忌這個敵方的少主。
武安帝不是沒想過,是否是內賊作亂,恰恰相反,他得知噩耗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兒子的死因。
儘管當時都殺紅了眼,但他還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