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下意識地拒絕相信,所以選擇了最為慘烈的方式結束了孤獨的折磨。
後者則昇華了主題,人類在末世之下感受著孤獨,殭屍們也是如此,雙方彼此視對方為威脅,兩個族群似乎必須你死我活找出一條出路。但最後大家卻發現,他們都在尋求著自己的羈絆、歸屬和港灣,就連殭屍也開始智慧化發展,滋生出了自己的意念,形成全新物種。末世,將會以另外一種局面展開。
無論是哪一個結局,能夠完整鋪墊、陳述、推進、昇華,這都會讓電影變得無比精彩,並且令人回味。最終電影上映時,為了增加商業元素,採用了第一個版本的結局,製造出了一種末世慘烈的景象,但可惜的是,劇本的缺失和薄弱,卻導致核心主題“孤獨”失去了支撐點,以至於兩個版本的結局都沒有說服力,就像是海市蜃樓一般——僅僅只是看上去很美。
客觀來說,“我是傳奇”上映之後,引起了不俗的反響,特別是以一個別出心裁的視角去審視了末世,在型別作品中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媒體綜評一般,但觀眾卻給予了不少支援,最終取得了北美票房兩億五千六百萬,海外票房三億兩千八百萬,全球票房五億八千五百萬。
不過,這一成績相對於其一億五千萬的成本和高額的宣傳費用,只能說是小賺一筆,並沒有達到華納兄弟的真正期待。真正吸引觀眾的,還是威爾…史密斯的個人魅力,遠遠沒有爆發出電影本身的能量。
所以,成也威爾,敗也威爾。
在蘭斯看來,阿齊瓦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定位失衡。“我是傳奇”的確是一部商業電影,但卻是一部可以挖掘出藝術內涵的商業電影。羅伯特作為男主角,他對於末世的反應具有後現代啟示意義,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詮釋了末世主題,簡化乃至忽略這一部分,不僅丟失了原著的精髓,而且導致電影也失去了精神。
就好像是一個精美的盒子裡裝著絕世珍寶,可是阿齊瓦卻買櫝還珠,固然精美的盒子令人眼前一亮,但卻丟失了真正的寶藏。
蘭斯打算重新調整整個劇本的結構,他希望縮短一些前半段羅伯特一個人的戲份。原本,這是電影最大的噱頭,但由於阿齊瓦的劇本沒有給予羅伯特足夠的深度和厚度,導致羅伯特發現其他人類時,噱頭被戳破,後續高/潮和昇華也沒有能夠跟上,故事立刻就變得頭重腳輕起來。
蘭斯縮短羅伯特一個人的戲份,一方面是給予後面的殭屍大戰更多的空間,增加“腳”的比重,讓電影的高/潮可以真正精彩起來,這才是商業電影的亮點,最後時刻大決戰必須驚心動魄。除此之外,蘭斯更加喜歡殭屍進化智慧的這個結局,所以他需要在劇情之中埋下伏筆,讓殭屍也變得“人性化”,不僅可以設下陷阱捕獵羅伯特,使得對峙充滿了衝突,還可以讓終極決戰變得精彩紛呈,更重要的是,出人意料的結局將會升華整個故事。所以,後半段的分量和內容必須增加。
另一方面將會在前半段縮短之後的空間裡,讓羅伯特這個角色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起來,尤其是加入心理轉變的整個過程,不僅可以引導觀眾一起加入電影之中,而且可以增加“頭”的分量,平衡頭腳之間的比例。蘭斯希望能夠採用三段式結構,鋪墊羅伯特孤獨和絕望的升級,讓心理轉變取代阿齊瓦版本里的末世生存成為前半段的故事主線。
在阿齊瓦版本的劇本里,缺少一個清晰的思路,末世的慘烈、孤身一人的寂寞、人類與殭屍之間的對抗等內容都佔據了重要比例,這使得故事缺少內涵的串聯,所有情節都浮於表面。現在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