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王庚坐在兩側的沙發上。王庚正在就加強北部、東部防線的事情向管明棠作彙報,他的聲音有些沙啞,而兩眼現出血絲,看得出來,繁重的參謀部的日常工作使得他不知煞過了多少不眠之夜。
相比於其它任何戰區,第六戰區參謀部的工作無疑是最為繁重的,他不僅要負責戰區內的軍事事物,同樣還需要負責協調部署東北、山東以及河北等地淪陷區敵後部隊,同時,還必須同山西、河南、江蘇等地**部隊協調行動,繁重的工作幾乎完全壓到他一個人的肩膀上。
“四個月前,第一批從蘇聯運出的可以武裝三個師的軍火,便已在香港、廣州靠岸,目前武漢方面,已經武裝了十五個蘇械師,同時,蘇聯亦提供了超過300架戰鬥機,並派出了大量的飛行員,如組織武漢防禦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有一個前提,我們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日軍進攻武漢的腳步,拖至明年年初,至少是今年年底……”
在王庚彙報時,管明棠的臉上盡是沉思之色,相比於歷史上的蘇援,現在的蘇援無疑更加的迅速,而且數量更為龐大,在過去的四個月中,蘇俄向中國交付了多達十萬支步槍、上萬支輕重機槍、近800門各型火炮以及數萬噸彈藥,中央利用這些軍火整編了15個蘇械師。
利用蘇援整編蘇械師、甚至劃定蘇械戰區都是以十六集團軍司令部提出的建議,以保障部隊或者戰區的後勤保障,而中央則採納了這一建議,畢竟根據兩國達成的協議,在未來的幾年內,蘇聯將向中國提供數億元的貸款,以用於購買蘇聯武器,而按照中央的計劃,到年底,將以整理師為標準整編30個蘇械師。
如果這一計劃實現的話,到年末,中央直屬部隊將由30個德械師、30個蘇械師組成,以其戰鬥力完全可以確保華中不失,而唯一的前提就是,日軍絕不能佔領南京,進而向武漢推進。
“7個月!”
噴吐著煙霧,管明棠撣了撣菸灰,插言說道: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為華中戰場贏得7個月的時間,只要贏得了這7個月,明年,也許中央就有可能發起反攻!”
反攻,在目前的十六集團軍甚至直至武漢內部,早已形成了一種共識——兩年內中國可以實施反攻,當然唯一的前提就是——蘇援如期到達,按照斯大林的承諾以及兩國的協議,蘇聯將在三年內按蘇軍編制配備向中國提供60個師的裝備,而若以整理師的標準,卻可以調整為120甚至180個師,就像目前整編的30個蘇械師,就是以蘇聯提供的十個師的武器加以調整後整編而成。
但,蘇聯有可以按照協議規定向中國提供60個師的裝備嗎?這是一個問題,就像一個星期前,蘇聯方面就提出歐洲海運成本過高,希望中國加快新疆鐵路的修建工作,以便效率更高的向中國提供武器。
斯大林按的是什麼心思?從調查局破譯的情報來看,固然,斯大林是計劃透過鐵路向中國提供武器,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希望看到中國儘可能快的修成鐵路。
“反攻?”
笑了笑,管明棠點頭說道。
“也許吧,但唯一的前提就是局勢能夠穩定下來,朝著於我們有力的方面轉變,而不是不利的方向!”
局勢!
或許,這正是管明棠最得意的地方——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局,首先是華北戰線的穩定,其次是南方戰線的拖延,甚至直到現在,日軍都沒能抽調多餘的兵力去佔領廣州,各戰線的頑強抵抗,使得戰線限入了僵持。
“捉襟見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