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是郭拙誠的對手,或者說連做郭拙誠對手的資格都沒有,郭拙誠想趕跑他不比喝一本涼開水困難,而且他蔡真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本錢,人家隨時可以從下面或從外地調來人員代替他,想為他郭拙誠做事的人實在太多太多,而且很多人的級別遠比自己高得多。
想明白了這些,看到自己的收入一步步增加,聽到同事、手下不斷說郭拙誠的好,聽到自己家老婆對郭拙誠讚譽有加,並不斷勸說他好好跟著郭拙誠幹,蔡真的心態徹底扭轉過來,終於知道只有跟著郭拙誠幹才有出路、才有前途,而且這前途遠比以前的要明朗得多,甚至一下子變得廣闊起來。
既然連熊慧忠、關應傑等公署的老領導都開始成為了郭拙誠熱心的幫手,自己為什麼還故做清高,為什麼不努力投靠他?從此蔡真也成了郭拙誠最得力、最忠誠的手下之一。
這次郭拙誠提出的機構改革雖然新穎,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蔡真知道郭拙誠這麼做是對的,黨政分開、政企分開將是大勢所趨,是下一步改革的必由之路。既然是必由之路,又是將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人不傻的蔡真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是自己邁上更高階層的階梯。
試想想,自己率先進行政府的機構改革的嘗試,在全國所有政府機關的前面進行改革,是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成功了,自己將是如何地榮耀,上級給予自己的榮譽將絕對大大超過自己的想象:“改革先鋒?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新長征突擊手?政企改革先驅?……”
只要擁有了其中一頂桂冠,自己的仕途就會豁然開啟,自己走上更高的領導崗位就指日可待,以前辛辛苦苦夢寐以求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至於失敗,郭拙誠安排的事情會失敗嗎?有這麼多上級領導支援郭拙誠,誰會敢說三道四?再說,從現在的事情看來,郭拙誠是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他從來不把工作中的失誤往別人身上推,而且每次有什麼問題,他都能順利解決,連與他對著幹的領導,他都能原諒,都不窮追猛打,自己如果緊跟郭拙誠來,時刻向郭拙誠彙報進展、想法,詢問他的思路,他不可能會拿他蔡真去當替罪羊,而且憑自己區區一個公署組織部部長,還不夠資格當他的替罪羊。
也就是說自己跟著郭拙誠乾的話,只有機會,只有機遇,沒有任何風險,沒有任何危險,除非傻瓜,哪有不全力以赴的?
蔡真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
郭拙誠自然也樂得高興,時不時感謝和鼓勵一下這些全心工作的手下,同時話裡也不時給出一些暗示,一些將來給他們加更重擔子的暗示,這讓他們更是興奮不已,工作起來也更加賣命,更加遵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這不是郭拙誠封官許願,也不是收買人心,雖然這麼做確實有這個嫌疑,主要是國家需要這些人,需要這些思想開放,想法很多的人,他們將會成為改革的先鋒,將會成為改革的干將。
雖然這些人思想是受他的影響,很多觀點、觀念是他強行灌輸的,但他們能夠跟上自己的步伐,能夠跟上自己的思路,這就足夠了。他們就有理由和必要走上更高的崗位,就應該上去代替那些尸位素餐、不思改革、死保過去那一套的人。他們上去之後,中國的改革才會更加順利,社會進步才能更大、更快。
郭拙誠交給蔡真的事情僅僅幾天,他就拿出了一份草案。這讓郭拙誠感動而驚訝的同時,不得不告訴他悠著點,注意一下身體。同時話裡有話地說只有把身體保養好了,將來才能擔負更重要的工作,才能為國家多做貢獻。
蔡真已經雖然一大把,是郭拙誠年齡兩倍還不止,但聽了郭拙誠的話還是激動不已,眼裡全是星星。
送走誠惶誠恐的蔡真,郭拙誠微笑著坐下來認真地讀著蔡真寫的《瓊海行政公署機關改革方案(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