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躍疇氣得差點暴起,說道:“貿易?我們澄海縣的貿易更差啊,有什麼好談的?整個瓊海島有什麼貿易,不就是出口一些水果,一些水產品嗎?主要銷往香港、澳門,新加坡,每年的貿易額能增加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就不錯了。即使按每年真的增加百分之十,五年最多增加一倍而已,二十倍怎麼可能?……,郭主任,你以為貿易隨便就能增加的嗎?我們想增加,人家未必想增加。再說了,我們的水果、海產品的產量也就是這些,生產的數量都不可能增加二十倍,利潤更不說了,完全是做夢!”
郭拙誠點點頭,說道:“就你的看法,你認為在工業方面我們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得到改善,才能把效益提高?對於貿易方面,你認為我們怎麼做才好。我們先不說那個二十倍的目標,只就目前的情況進行改善,能改善多少就是多少。”
看到郭拙誠退讓了一步,不再堅持他那所謂的增加二十倍,蘇躍疇心裡的火氣也小了一些。感覺自己剛才也有點過分,心裡不由一陣尷尬。
其他幾個縣領導也聽出了郭拙誠的退讓,心裡卻與蘇躍疇不同,他們卻產生了一絲鄙夷:到底是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大話說出去看你怎麼收回。
蘇躍疇略微思考了一下,認真說道:“雖然我不是主管工業的,但工業方面我認為主要還是缺少產銷對路的產品。加上原材料不足、我們這裡的交通又不發達,工業的發展很難。我們的產品在內地根本沒有任何名氣,不但運不出去,也難以銷出去。除非我們能開發一個老百姓喜歡的產品。除非我們的交通改善,除非上級能給我們充足的原材料,否則的話我們的工業想快速發展是不可能的。可是,無論是技術開發還是原材料增加或者交通改善,都涉及到大批次的資金投入,困難很大而且也不是短時間內能產生大效果的。
而且郭主任應該知道,我們澄海縣和整個瓊海島一樣是農業為主,我們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農業稅,佔整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他的是漁業和貿易收入還不到三分之一。工業方面的收入以前還有不少,可現在國營企業基本上都是虧損,都要進行財政補貼。我們縣還沒有軍工廠,幾乎沒有一個企業有大的盈利,現在能自保的企業就是不錯的了。
在貿易方面,我們以出口水果為主。自建國以來我們就自己培育和從國外引進了不少水果品種,我們澄海縣出口的水果一般有幾十種。但數量都不大,現在還不能取得很大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因為要為種植糧食讓路,它們的種植面積都太小。”
郭拙誠問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們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科學技術,同時發展交通,我們的工業就能進步?如果我們加大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是不是可以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蘇躍疇自嘲的笑了。說道:“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談何容易?就算資金吧,哪裡籌集這麼多?上級也困難,不可能下撥這麼多資金。還有,工廠技術能力的提高也非常困難,現在有技術有能力的人不是跑去深圳就是跑到滇南開發區去了。
上級一再強調要增加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除了橡膠、油棕、劍麻等經濟價值高的經濟作物的面積不受限制可以增加外,香蕉、菠蘿、楊桃、西瓜等等水果的面積必須壓縮,以確保糧食總產量。這也沒辦法的事,老百姓要吃飯,政府手中有糧心裡才能不慌。”
郭拙誠說道:“如果現在上級不強求你們的糧食作物面積,如果容許你們大面積種植優質水果,你們的經濟收入能增加多少?”
蘇躍疇立即說道:“這可不行,這是違反紀律的。你可不能因為增加收入而不顧……”
郭拙誠說道:“這不是你考慮的問題。上級領導有上級領導的考慮,以前我們國家糧食缺乏,糧食產量不足,最主要的是我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