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走到了隊伍前,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張年輕的面孔。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傳遍了整個隊伍:
“同志們,我們面前就是鴨綠江,是我們通往戰場的必經之路。敵人以為江面寬廣、沒有橋樑和船隻可以阻止我們前進,但他們錯了。我們是人民的軍隊,我們有著堅強的意志和無窮的智慧。我們已經找到了許多方法,克服一切困難,跨過鴨綠江,完成我們的使命!”
師長的話語激勵著每一個戰士,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決心的火花。
他們知道,無論面前的困難有多大,他們都將團結一心,共同面對挑戰。
“現在,我命令,立即開始過江。這一段有我們的同志鋪設的水底橋。時間緊迫,任務艱鉅。為了防止黴國飛機的轟炸,我們要分散過江,速度要快。”
“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戰士們齊聲回應道。
【1950年,志願軍面臨著鴨綠江這一天然屏障。
而在初次渡江時,他們遭遇了巨大的挑戰。
江底的淤泥使得重型裝備,如坦克和汽車無法直接透過。
這對於依靠這些裝備進行作戰的志願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吳瑞林將軍發現了一些石條,這為他提供了渡過鴨綠江的靈感。
他果斷命令部隊利用這些石條,在江底鋪設一條水底橋。
這個決定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心。
因為它不僅要求戰士們在艱難的條件下工作,還要求他們相信這個方法能夠成功。
在志願軍戰士們的共同努力下,水底橋最終被成功鋪設。
這座水底橋為志願軍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過江通道,使他們能夠帶著他們的裝備安全渡過鴨綠江。
這項創新的舉措不僅充分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們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和應對複雜戰況的高超智慧。
在水底橋成功鋪設的過程中,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展現了非凡的工程技術和卓越的組織能力。
與此同時,水底橋的順利建成,為志願軍在接下來的激烈戰鬥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無疑是對戰爭程序的一種巨大推動。
它不僅為志願軍提供了戰略上的優勢,使得部隊能夠迅速調整戰略部署,有效地發起攻擊或進行防守,而且還為後勤補給線的暢通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了前線戰士的物資供應。】
聽完師長的講述,許大茂、何雨柱等志願軍戰士們,摩拳擦掌,等待著透過水底橋越過鴨綠江。
喜歡四合院:特種兵穿越參軍航空報國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四合院:特種兵穿越參軍航空報國【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