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按文化高低相互搭配,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由黨支委和黨小組組長分別擔任小組長,每天早晚自習時間,都在一起學習。
飛行和機械兩個專業,都要學不少科目。飛行班除必須學習飛行課程外,還學習領航員和射擊員的課程。機械班除重點學習飛機、發動機原理、結構和操作技術外,還要學習通訊、領航、轟炸、照相等課程,還學了木工、焊工以及其他基本知識。
《西路軍》 “我們遲早要建設自己的空軍!”(2)
高飛的雄心使紅軍學員的激情與活力倍增。他們上下求索,每一點收穫都付出了艱苦和心血。聽不懂的內容,大家在課堂上毫不客氣地提問,或在課後請聽懂了的同學給大夥兒上“小課”;理解不了的原理,就先念它20遍,背它30遍,直到“刻”在腦子裡。教員上課不發講義,光憑嘴說,或寫在黑板上,這使學習更加困難。大家要學技術,還得邊學文化,一天到晚拼命地記,記不下來就畫圈或作記號,本子上都是自己發明的速記符號,晚上按小組對筆記。互相借筆記整理四五次,才能整理出來。為了抓緊點滴時間用於學習,他們除了早操、吃飯和睡覺外,其餘時間幾乎不離教室一步。學習發動機潤滑油路的課程時,由於油路的迴圈複雜,大夥想出一個方法,用硬紙卷個紙筒,對著教具發動機把紙菸的煙霧往裡吹。煙順油路走,從窟窿散出,就可看清油路的來龍去脈,立即記在本子上,也牢記在腦海裡。
不久,航空隊的軍官們開始議論了:“前兩期學員,自習時間總是遲到早退,溜出去玩,還要我們從外面往教室裡攆。這一期反過來了,一天到晚泡在教室裡,得把他們從教室裡往外趕,才會休息一會兒。”
他們硬憑著這股韌勁和毅力,初步掌握,確切地說是背熟了基礎理論知識。一個月後的考試,個個及格。教官對他們刮目相看了,私下裡評論說:“從新兵營和外地來的那些學員,文化基礎比前兩期哪個人都差,可是學習的鑽勁、刻苦勁,又比前兩期哪個人都強!”
完成初教機,轉飛偵察轟炸機
基礎課學完後,轉入專業學習。飛行班和機械班開始分開上課。飛行班學飛機操縱、領航、儀表、氣象等課;機械班學飛機、發動機分解和維護。
飛行班有一名本地學生,叫姚維濤,只有17歲。他父親叫姚雄,是盛世才請來的東北系空軍軍官,曾任飛行隊副隊長、隊長。事實說明,盛世才將姚維濤安排到飛行班學飛行,是應姚雄的請求,並沒有政治上的不良動機。紅軍學員同姚友好相處。姚在學習期間,始終不知道航空隊的黨組織情況。新中國成立後,姚曾在北京民航局任專業科長。
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教官開始帶飛飛行學員。
盛世才的航空隊共有三個飛行中隊。第一、第二中隊由前兩期畢業的老飛行員組成,每中隊十人左右,配一名中隊長。第三中隊專門訓練飛行學員,有一名中隊長和兩名飛行教官。
緊挨航空隊大院的迪化市南門外,草地機場,有兩個高大寬敞,能停放十幾架飛機的機庫。由於機場小,平時只用于飛機起降和停放。用於訓練的機場,開始在博格達山下的歐亞機場,以後在迪化以西的地窩鋪機場。
飛行班26名學員編成三個教學組。第一組六人,由中隊長黎煥章帶飛。黎是維吾爾族人,能說漢語和俄語,對蘇聯和*都友好。他在以後盛世才發動的反蘇*事變中被關了起來,據說也被殺害。第二、第三組各十人,由飛行教官任兆祥、楊兆榮帶飛。蘇聯教官負責指揮和檢查考核。
開飛前,教官先領大家到機場搞了三天地面實習。大家好奇地圍著外號叫“雙膀子”的Y…2型教練機轉。這是20年代的初級教練機,機上安裝一臺100匹馬力的內燃發動機,最大時速146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