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提一下,最早的紙幣就是張詠發明的,至今,英國英格蘭銀行的中央天井裡還種植著一棵中國桑樹,因為張詠最早製造的紙幣就是以桑葉為原料。
嶽翻,他會成為第二個張詠嗎?或許徽宗皇帝對嶽翻的期望還不僅僅體現於張詠,因為張詠只是地方官員,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直接影響到中央決策,雖然他真的很能幹,但是他沒有成為宰相,他是一個合格的分憂者,而不是一個可以讓皇帝感到高枕無憂之人,甚至這樣的人整個歷史中都沒有出現過一個,可是徽宗皇帝真的很想要。
他好累。
當然,如果沒有之後所發生的一系列超乎他想像的事情,說不定,他的願望真的會實現,可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無法預料到今後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更無法預料他和嶽翻會在未來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所以,他要開始培養嶽翻,嶽翻的年紀大概是十七歲左右,這並不算太年輕,因為大宋朝還有很多的臣子在考中狀元的時候也是和他差不多的年歲,十七十八的樣子,甚至還有十一二歲的,那都是神童了,嶽翻還算不得神童,但是絕對是個優秀的年輕人,很值得塑造,很值得培養,把他丟到最殘酷的地方,說不定真的是一件好事。
這就讓徽宗皇帝下定了決心。
按照宋制,考取了進士之後,就可以直接被授予官位,而不惜要走前唐的那一套,可以直接把吏部踹到一邊,由皇帝親自授官,成為天子門生,一朝中進士,衣食自無憂,連官位都沒有憂慮了,進士發榜之後,照理來說是有一個慶祝儀式的,這點徽宗皇帝也不打算違背,讓他們去歡欣鼓舞,讓他們去歌唱,讓他們去享受鮮花和掌聲,等到第二天,就是皇帝親自主持宴會,宴請新科進士,然後當場授官。
當然了,按照大宋朝官職差三者分離的制度來看,新科進士們一般只能得到官和職,來見習,學習,熬資歷,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後,才能得到真正做事情的&ldo;差&rdo;,這也是一個慣例,畢竟沒有多少人敢於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毛頭小子,當然這僅限於註定成為待遇最高的京城官員的一甲進士和二甲進士的一部分,二甲進士的後半段和三甲進士沒有這樣的待遇。
他們會被安排為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是差,什麼知縣通判之類的,而且肯定是沒什麼人願意去的地方,那些地方缺乏官員,就不考慮什麼官職差分離了,去那裡都是去做事情吃苦受罪的,而且升遷的可能性不太大,不像一甲進士們可以留在京城享福,接觸到最高權力核心,享受權力的滋潤,然後慢慢被提拔為京城高官,享受最高待遇,甚至成為宰相。
所以才會有官職差分離,先積累資歷,增長見識,然後再給真正的職位和權力,尤其是最高等級的狀元們,甚至可以得到天子近臣的職位,雖然沒什麼權力,但是天天和皇帝呆在一起,只要不犯太大的錯誤,很有可能很快得到進入館閣之地歷練的機會,在歷練幾年,就可以登堂入室了,寇準可是三十歲就當了宰相了!
這就是一甲進士們的特權,進士也分三六九等的,三甲進士和一甲進士之間的差距就不是一點點的大,嶽翻可以選擇在皇帝身邊做事,而三甲進士就只能選擇去外地做官,雖然得到的是實際的差遣,但是注意,中央的差遣和地方的差遣也是有天壤之別的。
更別說宋代地方官員根本撈不到什麼油水,每年除了少部分稅收可以留作自用,大部分都要上交給轉運司轉運到中央,一沒兵二沒錢三沒糧食,動不動還來個通判就能把知州知縣管得死死的,宋代地方官的日子過得比唐代地方官的日子差得太多了,所以一般來說宋代官員出任地方官都是&ldo;貶斥&rdo;&ldo;左遷&rdo;之類的。
所以二甲進士裡面靠後的和三甲進士們就沒有太大的想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