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嶽翻自然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外的官方解釋,只想為國出力,不求名利,不求其他,打完仗,我還做我的少莊主,他們還做我的護衛,我不想做武官,只想回去讀書,等著考科舉,他們也不會進入軍隊,而是會一直跟著我。
對內的解釋就比較微妙了,你們不能揚名,不能進入朝廷的眼中,蔡京雖然已經罷相,但是勢力還在,一旦被他們捕捉到了蛛絲馬跡,我們都會有危險,在我東華門唱名之前,你們都還不能太過於惹人注目,否則我保不住你們。
所以晁蓋他們也都認可了嶽翻的處理方式,並沒有提出異議,張英和張叔夜也無可奈何,只能認為嶽翻真的是不想進入軍隊,而想做文官,他們也認可,唯有嶽飛不太滿意,對嶽翻發牢騷,說不說王輝他們是他一手帶出來的能戰之士,不用在軍隊裡面實在可惜,就說晁蓋劉唐他們,不用在軍隊裡面,更加可惜!
嶽翻沒有多餘的解釋,依舊如此,他們也不好干預,張英早就把謀劃和書寫文書的職責交給了嶽翻,參議軍機,嶽翻還是做他的幕後英雄,做他最適合做的事情,張英和張叔夜初次統帥大軍,經驗不足,卻驚訝的發現,有些他們都難以處理的軍務,嶽翻卻處理的如魚得水。
果然是熟讀兵法之人啊,果然是周侗的弟子,軍務處理起來也是如此熟練,讓人找不出毛病,小小年紀,端坐在書案之前,提著一支毛筆,面色沉靜的處理著堆積如山的軍務,打仗之前,面色冷靜的站在地圖和沙盤之前詳細講述者兩軍的態勢以及宋軍的優勢所在,詳細分析,甚至對諸多戰將的瞭解都非常到位,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
張英和張叔夜每每覺得嶽翻處理事情的時候的那副樣子,簡直像極了真正的大軍統帥,而軍中那些統領們也漸漸的習慣了接受來自於嶽翻的指令,臨戰之時的戰略會議,也是嶽翻主持召開的,似乎這場戰爭不是張英和張叔夜在指揮,而是嶽翻在指揮,面面俱到,幾乎什麼地方都能想到,張英和張叔夜只能對視一眼,感到慚愧‐‐幾十歲的人了,卻比不上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來的好。
&ldo;方臘賊軍增兵之後,對潤州的包圍更加嚴密,對我等戒備也越來越嚴密,我等若要在從中尋找什麼空子,也不容易了,但是,這正是我等目的所在,四面出擊,讓方臘軍所有的漏洞都一覽無遺,讓他們自己去改進,用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精力去防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我軍的偷襲,此乃疲兵之計,他們根本就沒有進攻我們的精力,而是在不停的防守。
這就是我等需要達到的目的,讓他們沒有進攻我等的想法,只是一味防守,我軍卻能以劣勢兵力對其保證壓制狀態,甚至使他疲憊不堪,但是這並不能導致他們實力的降低,一旦賊軍得到支援或是換來了比較優秀的將領,我等的優勢就會瞬間逆轉,他們不需要多做什麼,只需要以優勢兵力與我軍決戰就可以了,那個時候,我們將處於絕對劣勢。
兵力之差距不是謀劃可以彌補,林將軍的火器陣還需要一些時間,我等務必要爭取到這些時間,現如今敵軍已經被我等屢次襲擊弄得疲憊不堪,正是一舉破敵的大好時機,今夜上半夜,我等夜襲敵軍軍營,敗,而後退,接著,到下半夜,集合全軍之力,一舉攻破敵軍潤州大營,解潤州之圍!
方臘自己不來,但是已經派了援軍過來支援潤州賊軍,我等一定要趕在敵軍增援大軍抵達之前,把潤州城之圍解除,大軍依託潤州城池抗擊賊軍,如此,方能逼迫方臘率主力親自前來,我等的堅持才有意義,勝算也更大,雖然很危險,但是世上之事從來都是如此,富貴險中求,諸位,拜託了!&rdo;
嶽翻朝著作戰將領深深一鞠躬,作戰將領連忙回禮:&ldo;敢不從命!&rdo;
作戰將領離開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