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落下,教室裡面直接就炸鍋了。
今天給他們講歷史課的這位,那可是山城大學考古學院另外一位很有名的教授,雖然知名度不如季教授,但若說到對歷史的瞭解,就連鼎鼎大名的季教授都要自愧不如。
說起歷史,這位姚教授能夠不看書本,就從山頂洞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一直說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然而現在,一個剛來第一天上課的在讀研究生,就敢站出來說姚教授講錯了,開什麼玩笑。
“你懂什麼?”
“剛來上課,就敢大言不慚的說姚教授講錯了,你以為你是誰啊?”
“這是姚教授,國內最好的歷史學!”
“你可真敢口出狂言!”
頃刻間,王小濤便成了教室內,唯一的眾矢之的。
“哦,這位同學,那你倒是說說,老師這是哪裡講錯了?”
考古學院的風氣很好,姚教授並沒有因為王小濤的質疑而表現出絲毫的怒火和不滿,而是心平氣和的示意王小濤指出自己的問題。
“禪讓制轉向君王世襲制,是發生在夏朝沒錯,但不是發生在姒太康身上,而是早在姒太康的父親姒啟時期就開始了。不過確實是到了姒太康時期,才算是完全完成了禪讓制到君王世襲制的轉變,在姒啟死後直接由長子姒太康繼任,而不是像姒啟一樣,在父親死後透過發動軍事政變,殺掉伯益奪得部落首領的位置。”
“另外的話,最早確定長子繼承製度的,不是在周朝,而是發生在夏朝,只不過是在夏朝時期並未有明確的立法規定,但從姒啟長子姒太康繼承部落首領的位置往後,一直是這麼實施的。”
“直到了周朝時期,才算是將嫡長子繼承製寫入了宗法,並確立為宗法制的核心。自此之後,嫡長子繼承製一直在延續,雖然中間有過中斷,但卻也算延續至了封建社會的沒落。”
王小濤起身,緩緩的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繼續?”
老師示意繼續。
“說起姒啟,就必須要說到姒啟的父親姒禹,這位可是咱們九州人熟知的名人,歷史上十分有名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主角。其中有一次,禹治水路過家門,聽到了小孩的哭聲,這才知道是妻子塗山氏剛給自己生了個兒子。”
“禹治水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治水的額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也就是疏導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的東流入海,從而真正的解決了水患。”
“大禹治水一共花費了十三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兇惡,被馴服緩緩地向東流入海,昔日被淹沒的山陵露出崢嶸,農田變成糧倉,人民能夠築室而居。後世人為了幾年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而大禹治水曾經治理過的地方,也被成為禹域。”
“禹治水有功,接受帝舜的禪讓,繼承不落首領,國號為夏。作為夏朝歷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後人稱為夏禹,成為與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伏羲、皇帝比肩的賢聖君王。”
“帝舜死後,王權進一步強化,傳說姒禹塗山會盟時執玉帛者萬國,朝諸侯之軍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標誌著王權的產生。姒啟在位時期,人才輩出,其中以曾經協助姒禹治水的伯益貢獻最大,所以按照習俗,伯益順理成章的被認定為姒禹之後的首領七成人。”
“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立馬發動了軍事政變,殺死繼承人益,成為部落首領,自此啟成為夏朝的第一人國王,世襲製取代禪讓制。不過關於這場鬥爭,也有記載說是‘益代禹立,拘啟禁之。啟反起殺益,以承禹’。”
“其實在伯益之前,禹第一個舉薦的是皋陶為帝位繼承人,並把國政授權給皋陶,可惜皋陶沒有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