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又燒製成功了失傳已久的釉裡紅,到了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間,又推出了青花釉裡紅,將青、紅兩種釉下彩繪於同一器物,在透明釉的覆蓋下,經高溫煅燒而成,青紅兩色互相映襯,分外妖嬈。
這樣一件大名洪熙釉裡紅折枝牡丹紋廣口瓶,裝飾以描線為主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意境深遠,巧奪天工。
風格古樸厚重,器型碩大,紋飾豐滿,氣勢多人,透過瓷瓶本身就能感覺到一種明初國君的胸懷與氣度。
說起洪熙這個年號,可能知道的並不多,甚至是說起明仁宗朱高熾知道的也不多,但事實上在位僅僅十個月未滿一年的朱高熾,後世對他卻有著極高的評價,甚至是達到了其父親永樂大帝,還有爺爺明太祖朱元璋都未曾達到的高度。
朱高熾作為太子兢兢業業二十年,五次監國,最終換來了十個月的皇帝之命,因此在歷史上對於朱高熾的記載並不多,而且為數不多的記載,都是存在與父親永樂大帝朱棣的威名之下。。
但事實上,洪熙皇帝朱高熾能夠諡號仁宗,和兒子宣德皇帝朱瞻基治理下的大明王朝史稱“仁宣之治”,便是朱高熾能力和對明王朝貢獻的一個很好證明。
朱高熾做皇帝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十個月,但做監國的時間卻足足有二十年,自永樂八年起,朱棣就開啟了親自率軍御駕北征,從這一年一直到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向後五次北征,最後更是病死在最後一次北征回師途中。
每一次北征,至少就是一年半載,然後都是太子朱高熾監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正是因為有了朱高熾的監國,才有了永樂大帝朱棣的北征,才有了永樂大帝朱棣千古一帝的威名。
朱高熾治國很有才能,把父親朱棣的內閣制度更加完善,還增加了內閣票擬製度,算是充分發揮了內閣以備質詢參謀的專長,和內閣大成的才能。
總之朱高熾在朱棣北征期間監國表現十分優異,賑濟災民,開墾荒地,修築堤壩,解決漕運,擴建糧倉,對大明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正是因為有了朱高熾的監國,才有足夠的銀兩錢財支撐朱棣北征,《明史稱朱高熾監國時期為: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朱棣所創造的永樂盛世,至少有一半是朱高熾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