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嶽霖回憶到林徽因的追悼會時說:“追悼會是在賢良寺開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淚沒有停過……”金嶽霖對林徽因的至情深藏於一生。在1955年4月2日林徽因追悼會上,金嶽霖和鄧以蜇聯名題寫的輓聯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死後多年,一天,九十歲的金嶽霖鄭重其事地邀請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飯店赴宴,眾人大惑不解。開席前他宣佈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頓使舉座感嘆唏噓。
《林徽因傳》的作者想請當時已經86高齡的金老給林徽因寫一段話,金老思考很久後,緩緩地回答:“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據晚年採訪金老的陳宇說,金嶽霖看到林徽因的照片時很激動:他接過手,大概以前從未見過,凝視著,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他的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梗在那裡。他一語不發,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許久,他才抬起頭,像小孩求情似地對我們說:“給我吧!”陳等答應為他翻拍一張,金老生怕別人忘了,還拱手說:“那好,那好,那我先向你們道個謝!”當拿到照片時,據陳說:他捧著照片,凝視著,臉上的皺紋頓時舒展開了,喃喃自語:“啊,這個太好了!這個太好了!”神經又興奮了起來。
後來的一件事情,讓我們再一次從側面瞭解金嶽霖對林徽因的感情。有個金嶽霖鍾愛的學生,突受婚戀挫折打擊,萌生了自殺念頭。金嶽霖多次親去安慰,苦口婆心地開導,讓那學生認識到:戀愛是一個過程,戀愛的結局,結婚或不結婚,只是戀愛過程中一個階段,因此,戀愛的幸福與否,應從戀愛的全過程來看,而不應僅僅從戀愛的結局來衡量。最後,這個學生從痛不欲生精神危機中解脫了出來。
金嶽霖終身未娶。李文宜《回憶金嶽霖同志生活佚事》一文透露解放後金嶽霖有與名記者浦熙修結婚的打算。60年代,民盟中央組織在京中央委員學習,金嶽霖作為中央常務委員,積極參加,並因此認識同組的名記者浦熙修。二人過從甚密,金常約她到家用餐。不久,他們相愛,準備結婚。不巧的是,此時金嶽霖因病住院,浦熙修也被確診患了癌症,結婚的事就耽擱下來了。出院後,他馬上去看望浦熙修,這時由於病情發展很快,她已臥床不起了。金嶽霖終於沒有結婚。
【赤心】
辛亥革命後,金嶽霖很快就剪去頭上的辮子,還仿唐詩《黃鶴樓》寫了一首打油詩:“辮子已隨前清去,此地空餘和尚頭。辮子一去不復返,此頭千載光溜溜。”
在美國讀書時,聽到袁世凱復闢,金嶽霖悲憤不已,坐在他在美國居住的故德家臨街走廊上痛哭一了場。
1943年,蔣介石發表了《中國之命運》。該書以發表,便立刻在西南聯大的教授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金嶽霖拒絕閱讀這本強制人人必讀的“最高領袖”著作。
別的事情可以姑且將就,聽到別人說抗日會亡國亡種,金嶽霖就情緒激動得只差要打人;1948年,為了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金嶽霖竟帶頭拒領美國救濟麵粉。
在開國典禮上,當毛主席用湖南話慷然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金老興奮得幾乎跳了起來!他逢人便嘆:“毛主席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真好呵!解放了,中國人再也不受列強欺負了。”
據金嶽霖自己回憶,日本人佔領北平前夕,金有一次碰見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