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梁啟超撰寫《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一文,文章以簡短急促的文字開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漿噴湧:“電燈滅,瓦斯竭,船塢停,鐵礦徹,電線斫,鐵道掘,軍廠焚,報館歇,匕首現,炸彈裂,君後逃,輦轂塞,警察騷,兵士集,日無光,野盈血,飛電劌目,全球撟舌,於戲,俄羅斯革命!於戲,全地球唯一之專制國遂不免於大革命!”
黃遵憲對梁啟超的文筆有一段電光火石般的評論:“《清議報》勝《時務報》遠矣,今之《新民叢報》又勝《清議報》百倍矣。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有過之此者矣。羅浮山洞中有一猴,一出而成妖作怪,東遊而後,又變為《西遊記》之孫行者,七十二變,愈出愈奇。吾輩豬八戒,按所容置喙乎,惟有合掌膜拜而已。”
吳其昌認為:“文體的改革,是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他所創立的“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北洋軍閥史話》評價梁啟超文章:“梁啟超在當時,人們常說他的文字像利刃一樣可以殺人,梁的政治立場在歷史上評價是有問題的,可是他的文章確是蕩氣迴腸,令人百讀不厭,尤以《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對籌安會和袁稱帝的打擊,不下於蔡鍔領導的護國之役。”
梁啟超自陳:“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禪。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
20世紀20年代以後,梁啟超言論的影響力日漸式微,時人認為梁退而保守,年輕一輩不再重視他的文字。黃炎培主持《申報》,一度擬請梁撰寫特約文字,但要求梁不用本名發表。梁亦承認他的文字,如同政治活動一樣,都是失敗的。
陳書良高度讚揚梁啟超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鬥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學者,本世紀最大的悲劇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萬字,融匯中西,出入經史,顯示了‘百科全書’的氣派。他的文章,挾雷生電,恣肆汪洋,當時‘一紙負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嚴復語),慈禧太后讀後憤而痛哭,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擊節讚賞。”
【憂國】
1873年,梁啟超出生於廣東新會縣熊子鄉茶坑村。兒時,疼愛孫兒的祖父常給梁啟超講些歷史典故。在祖父所講的歷代豪傑、忠臣、志士、哲人的故事中,梁啟超對陸秀夫身背幼帝趙昺在厓山跳海殉國的悲壯舉動印象尤為深刻。厓山位於新會縣南部,離茶坑村不遠,梁啟超多次去三忠祠憑弔緬懷,而“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界限華夷”這兩句詩也猶如刀刻斧砍般銘記在他心中。
梁啟超在讀陸放翁集時寫下這樣的詩句:“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梁啟超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飲冰室”,“飲冰”語出《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興”,講一位叫沈諸梁的大臣,上朝時接受了皇帝交給的重任,事關國家安危,心中萬分焦急,回到家中便飲用冰水來結心中煩躁。梁啟超以此為齋名,並用“飲冰子”作為筆名,意在表明自己憂國憂民之心。
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逃亡日本,站在日本的軍艦上,他寫下了大氣磅礴的《去國行》一詩:“吁嗟乎!古人往矣不可見,山高水深聞古蹤。瀟瀟風雨滿天地,飄然一身如轉蓬,披髮長嘯覽太空。前路蓬山一萬重,掉頭不顧吾其東。”
保路運動發生後,梁啟超憂憤不已,在報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誤國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
梁啟超曾為李鴻章作傳,在說到“甲午戰爭”一節時,梁這樣寫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