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他沒什麼意見,有了比較大的活動空間之後,他還是挺樂意在太空中待一段時時間的。
不過這些人和機器全部行動起來速度還是很快的,這些貨物不是單純的鋼板,而是已經預先做好了形狀的零件,有的需要焊接,有的需要粘接,有的甚至是隻要組裝到一塊就行了。
所有的零件其實已經在地面造了出來,內部和外部的一些基礎結構都存在,到時候組裝或焊接到一塊,然後內部直接把儀器和裝置裝好就可以了,模組化就是這麼方便。
儘可能的要把工序進行精簡,要不然哪怕是機器人在太空中工作都會浪費很多時間和能源。
畢竟在地面的製造基地中有大量的從業人員,還有智慧裝置進行製造,所以做這些都不是事。只要不對外進行透露,別人永遠都不知道你的生產力有多大。
在&ldo;雕&rdo;級和&ldo;隼&rdo;級空天飛機都生產了幾架之後,它們就正式的進入了智慧化量產階段,到時候只需要少量的工程師和高階技師就能完成比之前快很多的生產速度,很快就能看到眾多的空天運輸機來回穿梭的場景了。
而等空間站的維修車間成型和生活區成型之後,就可以派遣更多的建設人員和機器人去空間站執行建設任務。
所以別看新天宮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太空建設工程,但是它的工期進度絕對會短的嚇人,甚至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建設。
新空間站在建好之前是不會和現在的空間站部分進行對接的,因為在空間站建設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振動現象,這對於一些太空實驗是很不利的,並且會有噪聲幹擾航天員們。
雖然真空無法傳聲,但是如果對接之後,固體傳導會把聲音傳遞到空間站中,而空間站內部有空氣存在,所以這會讓空間站內非常的吵鬧。
而且施工過程中新建的空間站會不斷的進行小幅度移動,所以經常會啟動引擎來調整軌道,這也是會影響實驗的一個不好的地方。
好在&ldo;太空工地&rdo;離現有的空間站不遠,工人們想要回來休息只要飛一小段距離就好了,在智慧控制系統控制下的太空服絕對會安安穩穩的把他們送回來的。
董晨坐在生活艙中等待第一架飛機卸貨完畢,其他人都忙著工作去了,直播視角也在&ldo;太空工地&rdo;上,閒下來的董晨就一邊看著窗外美麗的地球,一邊看著直播畫面和網友們的彈幕,好不愜意。
看著網友們對於他講話的品論,董晨也是滿意的點點頭笑了,他就是開了嘲諷技能,就是故意的。
既是想激勵一下他們快點追上來,也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會跳出來找事。
根據他掌握的情報,米國的&ldo;小型無人空天飛機&rdo;實驗已經接近成功,當然,它其實還是一架太空梭,畢竟它不能直接從地面起飛,依然要靠火箭把它送上去。
但是它做到了它前任無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可靠性和可重複利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執行完任務之後要進行的維護程式和維護成本都降低了很多。
雖然它看起來很小,還是無人駕駛的,並且只有兩噸的荷載量,但是當實驗器材或者裝點飛彈什麼的還是很溜的。
而現在各國的運載火箭技術也有非常大的提高,主要是被弧光航天刺激的,各國的航天撥款都提高了很多,雖然時間還很短,但是原先就有積累,只要……有錢就好辦事。
因此各個有條件的國家的火箭運載量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那些本來就實力雄厚的航天大國,並且基本都在嘗試掌握重複利用技術來降低成本。
可以預見的是,幾年之後各國再向太空運送貨物也將比之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