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知道這18區的技術全不全,能不能讓董晨製造完整的、不弱於賣船公民科技的宇宙飛船。
第五百五十七章 小小的技術升級
現實世界的時間過的飛速,董晨在賣船公民的世界裡就更是進展飛速了,六十倍的時間差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在對18區的逐漸掌控中,董晨得到的科技也越來越多。
就跟地球這邊的工業園區一樣,工業星球其實和工業園區的職能差不多,只是工業星球的規模更加巨大、集合能力更強、功能更加純粹。
在地球上的工業區中包含有基層工業區,屬工業樞紐的組成部分。
它們往往由一個或數個較強大的工業聯合企業為骨幹組成的工業企業群所在地區。大多以企業地域聯合為基礎,由一群企業或數群企業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設施和動力供應系統,各企業間有密切的生產技術協作和工藝聯絡。
其範圍常在幾到十幾平方千米。工業企業群或為協作製造配套產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設施基礎上組成。
這樣可以透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範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最佳化功能佈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弧光星這裡就更加的純粹了,整個弧光星都被弧光公司劃成了工業區,而他們本來就是地球聯合帝國的飛船引擎的大生產商,佔據了帝國中飛船引擎方面相當大的份額。
在他們把弧光星定位成了工業星之後,又進一步的定位成了飛船生產基地,向大量的飛船零件和組裝公司發出了邀請,讓他們來弧光星這裡來落戶,建立工廠、分公司等等。
雖說工業星上是什麼都能買到,但是與飛船配套有關的工廠和公司卻佔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說,就算董晨只擁有一個城區,那麼他得到的東西也是相當的豐富的。
他不僅在飛船工廠中找到了大量的半成品和成品飛船零件,還找到了各種飛船模組的製造技術,並且一些工廠中還有一些正在製造中的飛船,很多型號都有。
在確定了那些工廠的原材料足夠之後,董晨就讓一號接著對那些飛船進行製造,雖然他嘴上說著只在乎資料,不在乎飛船什麼的,但是既然有現成的飛船,那真不要白不要。
不要是傻子。
董晨覺得這裡完全可以成為他的一個製造基地,還是非常節省時間的那種,並且是各種飛船都能造,只是原料的問題不好解決,畢竟18區這裡只有一些原料存貨,用完了就沒了,這裡只是製造區和商業區,沒有什麼資源礦山。
如果他要是能把電弧之門的開合能力交給一號就好了,那樣直接讓一號佔據小行星帶,那裡的資源簡直是海了去了。
那樣的話,一號就可以在那裡開採礦藏,然後再把礦藏透過電弧之門運進18區,然後就可以爆戰艦海了。
只是這就是一個願望,沒可能的。
而且現在爆戰艦海沒啥大作用,連個敵人都沒有,那些什麼充滿了惡意的外星人都不知道在哪呢。
如果想返回來乾地球的話,根本就用不著那麼麻煩,估計幾艘星際戰艦加上新天宮空間站就足夠了。
只是他……沒那個興趣。
在地球上稱王稱霸有啥用,還不是個地球村的村長,到宇宙裡見識見識才是他的嚮往。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他是不介意把地球村變成地球鎮、地球縣、地球市什麼的。
一天董晨從電弧之門中走出來,剛來到觀景窗旁邊伸了伸懶腰,他的替身機器人&ldo;董晨&rdo;就走了過來。
替身機器人過來對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