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聯軍大營帥帳內
鬚髮花白的龐煖坐于帥位之上,身穿戎裝,看著手中的戰報,神情憔悴,不停地揉搓著眉頭,似乎有什麼煩惱之事。
一旁的顏聚看著龐煖面色憂愁,忍不住發問道:“將軍,何事如此憂愁?”
龐煖嘆了口氣,將手中戰報遞給顏聚。
“啊?韓軍遭遇夜襲!”
顏聚大驚之色,韓軍在焦城,是聯軍大營的後方,卻遭遇了秦將楊端和的夜襲。
城外的五萬大軍遭遇近乎十萬秦軍夜襲,被斬首四萬,就連韓軍副將白亦非都被追得割發棄袍而逃,麾下三千白甲軍更是隻剩下一千餘人。
若非城內的姬無夜及時出兵救援,加之秦軍擔心聯軍救援因而不敢久戰,否則韓軍恐怕就只剩下回新鄭一個選項了。
前有魏軍慘敗,副將晉遙降秦,後有韓軍遇襲,副將白亦非重傷,還未正式攻打函谷關,便已然有兩國大軍遭遇重創,這對聯軍計程車氣是莫大的打擊。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龐煖目光灼灼地看著輿圖,手指指在蒲阪津的位置,指尖用力過猛,按得發白。
“原本想著讓各國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加強各國軍隊的戰意,卻不想反倒令秦國抓住聯軍四散攻打秦國城池的機會,逐個擊破。”
“傳令楚、燕、韓、魏、衛五國軍隊務必於半月內進駐曲沃,準備攻打函谷關!”
龐煖的軍令很強硬,絲毫不給其他五國軍隊任何拖延的藉口。
但,這是明面上的。
私下裡,龐煖又寫了幾封書信,措辭溫和懇切,希望各國主將能夠依計行事。
顏聚接過龐煖寄給五國主將的私人書信,剛走出大帳,卻被一隻手抓住了手臂。
“聚,這些書信我來替你送吧。”
拉住顏聚的人,正是趙軍的另一位副將趙蔥。
顏聚面露猶豫,但片刻後還是選擇了將龐煖的書信交給了趙蔥。
他和趙蔥是多年的好友,二人時常宴飲射獵,所以他更加清楚一些常人不得而知的機密。
比如,為何趙王偃要任命兩員副將。
大軍之中,向來只有一位主將,一位副將,無論哪一國都從未有過任命兩員副將的先例,但趙王偃卻如此做了。
美其名曰,為龐煖分擔壓力。
龐煖如此高齡,既要指揮調配六國聯軍,又要指揮趙軍,對龐煖的精力自然是嚴重的損耗,所以趙王偃才如此安排。
但真實原因為何……說到底,還是因為龐煖這個在代地生活多年的魏人率領的趙國軍隊,主要來自於代地的緣故。
而“代”這個字,可以說是歷代趙王最為忌憚的,其根源便是從先祖趙簡子而來。
趙氏先祖從還是晉國大夫的趙簡子開始就對代地垂涎不已,將國色天香的女兒嫁給了代王。代王沉迷在美色之中,對趙女百般寵愛,對趙氏毫無防備。
趙簡子死後,繼承父親遺志的趙無恤請代王和姐姐會面。代王沒有防備,在酒宴上被趙無恤伏殺,趙女對代王愧疚自盡而死,而後代地落入了趙氏的手中。
自此,趙、代的矛盾便埋下了禍根,兩地雖同為趙土,但卻矛盾重重,代地幾乎是代人自治,保持著聽調不聽宣的態度,逐漸形成了北趙與南趙分治的局面。
北趙以代地為中心,據有雲中、九原、代三地,軍隊以騎兵為主,戰略任務是防備匈奴。南趙以hd為中心,據有hd、晉陽、上黨、中牟、信都等地,軍隊以步兵為主,戰略任務是跟中原戰國交戰。
而為了整合趙國的國力與秦國爭雄,趙武靈王決定將趙國一分為二,南趙交給幼子趙何,為趙王;北趙交給被廢黜太子位的長子趙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