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口若懸河,一字一句聽得嬴政有些一愣一愣的。
自上古時期以來,面對謠言,歷代統治者的手段都是以殺止之。
無論這究竟是謠言還是真相,只要讓人們知道傳播的後果,那麼他們便不會在明面上傳播謠言了,但史書上卻依舊會將之記載下來。
而張機的手段卻有些別開生面,直接以盯著謠言傳播的罪魁禍首,讓其失信。
無信之人的言論,自然不會被任何人採納,貴族如此,百姓更是如此。
至於張機打算讓羅網傳播關於他禪讓乃至涉及趙姬和華陽太后的謠言,那又算得了什麼?
謠言終歸只是謠言。
想明白其中奧妙的嬴政撫掌大笑,旋即又一把抓住了張機的手,稱讚道:“先生妙計,政拜服!”
不過,一旁的趙姬卻是有些目光不善。
趙姬有小聰慧,卻無大眼界。
看得見眼前的得失,卻看不出長久的利益。
剛剛張機的計策,在嬴政的眼中是妙計,也許短時間內他、趙姬以及華陽太后等一眾人等會陷入流言蜚語之中,但只要半月的時間,便可讓嫪毐的毒計破產,甚至還能為嬴政找到一個合情合理拿下嫪毐的藉口。
嫪毐的門客被羅網拿下,嫪毐還能狡辯,畢竟羅網的惡名擺在那裡,也許會還有人能找藉口說羅網給嫪毐定下了莫須有的罪名,但若是百姓將嫪毐門客擒下檢舉,那麼嫪毐無論如何狡辯都無法替嫪毐開脫。
難道質樸單純的百姓會冤枉你麼!
縱然這個時代,百姓的賤命不如草芥,但民心依舊是一件強大的武器。
墨家的思想離不開兼愛,儒家的思想離不開“民”和“仁”,法家的法治說到底也是在利用民心,當世諸子百家學派的學說都離不開百姓這個天底下最大的階層。
此外,這些張機刻意散佈的流言還涉及了楚系的華陽太后、以及其他諸多權貴,哪怕他們看出了這是張機的計策,也不得不站出來與嫪毐交惡。
這便是張機的陽謀,否則他們便是承認與他們相關的謠言並非謠言而是事實。
將楚系等派系拉下水,這便是張機計策中的另一個妙處
而且,嬴政先前想要名正言順地在不引起兵禍的情況下解決嫪毐,也是因為考慮到民心和流言蜚語。
以百姓悠悠之口與各大派系權貴們的支援處死嫪毐,便不會有任何的民心和流言蜚語,世人只會也只能對嬴政交口稱讚。
明明是以無賴對無賴的好計策,但在趙姬的耳中,卻只剩下了“散佈太后即將下嫁呂相邦的謠言”這句話。
“先生這主意,可真是妙啊。”
趙姬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臉上再無剛才的笑容。
她不是傻子,聽得明白張機的計策有多麼精妙,但她就是覺得不舒服。
趙姬終歸是出身普通豪族,又當了多年的舞姬,更是在hd為了撫養嬴政而不得不與普通庶民一般為了衣食住行而操勞,哪怕是穿上了尊貴的鳳袍,成為了這個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也依舊難以掩蓋骨子裡的小女人性子,這也是作為嬴子楚的嫡母的華陽太后不喜歡趙姬的原因。
而且,趙姬最大的性格特點便是愛憎分明。
對於愛憎分明的人,永遠不要試圖和她講什麼大道理。
她也許比你更明白其中的大道理,但就像任性的女友一般不願意妥協。
而這種愛憎分明的人,尤其是趙姬這樣極端的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她的性子。
愛者欲之生,憎者欲其死。
對於那些在意自己,自己也在意的人,趙姬會付出相對應的回報。但對於那些自己厭惡的人,趙姬也會巴不得對方趕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