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耿炳文這位南軍主帥,直說郭英,便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郭英是大明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他沒怎麼當過主將,他的一生都在給別人當副將,徐達、常遇春、傅友德、耿炳文都跟他搭檔過。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名聲,郭英作戰以勇猛著稱,從滁州打到鄱陽湖,又從西北打到滇地。傷痕就是他的軍功,郭英一生大小五百餘戰,受傷七十多處。
遼王朱植、長興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悍將楊文……
二十三萬精兵悍將秣兵歷馬,將帥皆是建文這一朝最巔峰的人,這怎麼打?
朱桓一路行到永安衛,雖然收復了濟南軍、常森軍、永平衛,但主力軍只有五萬出頭,算上收編部隊也才不到八萬。和全盛時期的遼東軍打一仗,能不能打過先不提,就算打過了,剩餘的軍隊能有多少?
他打遼東是為了這個地方可攻可守,既能壓住朱棣,也能北伐蒙古各部、女真各部、朝鮮與倭國等地。
和遼東軍打一仗,把家底打了個乾淨,還要遼東有何用,反正也守不住!
然而如今的遼東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等地遼東軍了。
遼東軍的衰敗,是要從遼王朱植說起的,朱桓的這個弟弟和唐朝名將李靖一樣,智商超群,但情商奇低,站錯隊的典型代表。
朱植就藩時,由於時間上比較匆促,各種物資準備不足,再加上當地糧食貧乏,甚至不夠支援整個遼王府的吃喝。而且當時遼王的封地內連王府都沒有建好,導致朱植和他的軍隊過去之後,只能暫時駐紮在大淩河北岸,砍伐樹木,建造房屋,還用樹枝圍成柵欄,就這樣匆匆地做成了一座臨時的“遼王府”。
雖然條件艱苦,但朱植還是兢兢業業地做好了他的本職工作,在遼東訓兵備邊、開展屯田,數年後成效顯著,軍餉不僅可以自給自足了,還可以回饋給朝廷一些。這時候的朱植已經開始在遼東地區紮下根了,政治鬥爭經驗缺失的他,由於一場站隊失敗,導致他在遼東經營的一切都沒有了。
當朱元璋駕崩之後,繼位的朱允炆實行激進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忍無可忍,直接反他孃的。
這件事情本來也光駐守在遼東的朱植沒多大關係,對於朱棣和朱允炆,他都不算很熟。不過因為建文削藩,朱植也是受害者,所以他更傾向於朱棣。
然而問題在於,朱植所在的封地距離朱棣十分靠近,而寧王和谷王也因為這一點原因,而被朱允炆早早地下旨讓其返回金陵,朱植無奈,也只能聽從朝廷的旨意,直接走海路回到了金陵。此舉,無疑變相戰隊支援朱允炆這一邊。
朱植真是個人才,朱棣不行了的時候站在朱棣這一邊,朱棣行了的時候站在了建文這一邊。
雖然朱植離開了遼東,但有耿炳文撐著大局,倒也無傷大雅。
然而後來耿炳文也走了,他不僅走了,還帶走了武定侯郭亮和十三萬遼東大軍。
這一下便讓遼東軍元氣大傷。
耿炳文走後,江陰侯吳高接替了耿炳文的職務,由楊文充當吳高副手。這時的遼東軍還說得過去,畢竟以吳高之才,還是可以統御遼東軍的。
這個狀態並未持續多久,吳高因為朱棣的離間計,被削爵流放。
人才濟濟的遼東軍,到現在竟要由楊文這樣一個悍將來獨守。
楊文那是掛帥的料子嗎!
十萬遼東軍,在楊文的治理下,屢戰屢不勝,兵無紀律,人懷疑貳,堪稱半廢。
對付這樣的遼東軍,朱桓並不認為自己會敗北,儘管他的軍隊在數量上有些遜色於其。
“把斥候散出去,摸清楚遼東軍的大後方路數。”朱桓嚴肅的說道:“既然遼東軍要攻,那我們便守,以守為攻,據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