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又把矛盾交還給孫權。只有周瑜最不聰明,看不透這是高手在過招,一個小小的太守,就衝昏了頭腦,白白搭上了一條性命。這個故事太精彩,簡直把鬼谷子的“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演繹得淋漓盡致。 。。
第二節:事無常師
第二節:事無常師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筆者字面理解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世上富貴沒有一個定式,任何事務也不會有固定不變遵循的規律;
聖人無常與,無不與;
所以聖人不會隨便苟同別人,也不會不苟同別人;
無所聽,無不聽;
不會什麼都聽,也不會什麼都不聽;
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
按照事物的規律制定謀略,才是主要的。
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
合乎那裡的條件就會脫離這裡的條件,所以任何計謀不會兩全其美,必然存在面向此而背離彼,面向彼而背離此。
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
把這個規律應用於治理天下、國家、家庭、自身,都要認真分析主觀條件而制定相應的謀略而行之;
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辦法只有一個,先制定謀略,再用前面講述的“飛箝”之術行之,必然從心所欲。
筆者感悟
鬼谷子用辯證法的哲學思想闡述了“事無常師”“謀無定謀”的道理。
鬼谷子用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告訴我們,世界上追求富貴的方法是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的,任何事務也不會有固定不變可以遵循的規律。也就是說,事物是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是變化的,要隨著變化中的事物而變化。所以,大智慧的人是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但是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遠離人群的。他們不會什麼都聽,也不會什麼都不聽,對有用的成分他們就吸收了,對無用的東西,他們就“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歸根結底,就是要按照不斷變化的事物規律制定應變謀略,謀略一定是與時俱進的、合乎規律的、切實可行的。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的哲學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非常深遠。中國人認為富貴是有定勢可依的,這個定勢就是勞動,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中國人不相信“天上會掉下一個林妹妹”,所以中國人常說“一分汗水,一分收穫”,這就是“世無常貴”的深刻內涵。中國人不會死板的看問題,所以中國人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言論,中國人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事實勝於雄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這些都是以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哲學思想,也就是鬼谷子的“事無常師”的哲學思想。
任何事物,我們滿足了那裡的條件,就會脫離這裡的條件;滿足了這裡的條件,就會脫離那裡的條件。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們制定的任何謀略也不會兩全其美,必然存在面向此而背離彼,面向彼而背離此。這就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要把正確的謀略用到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