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忽見來人,閔貢雖然不知道是董卓,但亦知來人是自己的援軍,隨即衝著段珪高聲喝道:“段珪,群臣勤王大軍已至,你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行至北邙,天子劉辨仰頭又見董卓大軍。這些西涼精銳,個個精悍,殺氣逼人,天子劉辨不識得董卓,以為這些士卒又要殺他,頓時嚇的大哭。
等董卓前拜見時,天子劉辨也因為恐懼,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
便在這時,袁紹趁機向董卓發難:“天子恐懼兵事,還請左將軍退兵,以安帝心!”
袁隗以及與袁氏牽連的群臣,也是齊聲言董卓應該速速退兵,莫要再驚嚇幼天子。
董卓此刻所能依靠者,便是手中軍權,豈會令袁紹如願,當場反駁道:“諸位在洛陽,卻令兩宮流血千里、天子出奔,此時尚有臉面讓我退兵?我若退兵,若是洛陽再起殺戮,卻該如何?”
董卓卻是直接諷刺,言袁紹才是亂臣之首,反逆之賊,凡是令他退兵者,皆是對天子不忠。
董卓曉得洛陽諸臣,多依袁紹,也不再多言,只是揮手召喚來無數兵卒,團團圍住天子車駕,護送至南宮。入內宮後,董卓將南宮宿衛換吳匡等何進舊人,又第一次總領朝政,宣佈改元昭寧,言亂事已定,洛陽當復安穩。
與此同時,董卓又舉薦何進掾吏伍瓊為城門校尉,向洛陽城東西南北十二座城門,安插親信,嚴防再有袁術引兵攻打南宮之事。
董卓為軍將,首先關心軍事。洛陽京畿地區,除洛陽各種虎齎、羽林、衛尉等外,便屬鎮守孟津之南的丁原,兵員最多,勢力最大。為避免丁原被城內某些人誘惑,以致引兵來攻,董卓遂使尚臺簽發詔,徵丁原為執金吾,入京,欲以之收攏丁原兵權。
尚臺勢力多為袁紹舊黨,不肯為董卓簽發詔,欲以此刁難董卓。所幸李儒早為董卓打點,先是任命關西人周瑟為尚,而後又透過周瑟來控制尚臺,簽發各種調任文。
董卓正在和袁紹較勁,明爭暗鬥時,閔貢突然扔掉手中長劍,來報:“河東皇甫岑,此時正欲攻小平津,意率兵入京!”
聞言,董卓抬頭所望,對面正有大批漁船集結,似乎有許多士卒即要過來。當即回身命令董旻護住沿岸,然後理也不理袁紹搶在前,對著段珪道:“放下天子,還可繞你一命!”
段珪本有心反抗。
但他也聽聞董卓為人,這不是鄭泰一般的正直臣子,也不是閔貢那般小吏,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屠夫。而皇甫岑雖然以至近前,但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一時間很難保住天子與皇甫岑。不過段珪靈機一動,只要自己在天子身旁,拖延一段時間,皇甫岑必定入洛陽。而且如果皇甫岑真的失勢了,他也好有機會投誠董卓。帶著這兩面三刀的想法,段珪亦然扔掉手中長劍,向董卓叩道:“左將軍,此皆叛賊,為保天子性命,老奴不得不如此!”
………【第十四章 李儒佈局】………
八月末。
就在段珪扔掉長劍,把天子交與董卓的這一日,董卓攜天子劉辨入京,掀開漢帝國新篇史章。
可自從天明至午夜,因為董旻和丁原的佈防,皇甫岑六千步騎都沒有渡過黃河,不得已值得移防小平津。
而袁氏一族鬱鬱寡歡,不知如何才能將董卓驅逐出洛陽。
洛陽城北,平縣。
自孟津被燒後,丁原大軍便移防至平縣,同時防備小平津、孟津兩渡口的內地,守護洛陽門戶。
夜色漸深,士卒多已入睡。
陰雲遮擋住燦爛星空,四野盡是此起彼落蛙聲。
夜間的秋風,夾雜著悶悶潮氣。
平縣,某宅邸。
卸下鎧甲,呂布正準備入睡時,忽有親信來報:“營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