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公率兩萬人留守此地,其他人跟我去慶州!”
在決定了跟突厥人正面一戰,一決雌雄以後,李元吉果斷的下令。
劉弘基剛剛犯過錯,所以這會兒面對這道命令,一個磕絆也不敢打,果斷的躬身應允了一聲。
“下去準備吧!”
李元吉擺擺手,示意其他人可以下去收拾行囊了。
其他人也知道這會兒慶州情勢危及,不能耽誤,所以趕往起身下去收拾行囊了,只是走到門口的時候,陳叔達突然腳下一頓,似乎想起了什麼,趕忙回過身拱手道:“殿下可是要放開慶州,任突厥人縱橫?”
李元吉心頭一嘆。
該來的還是來了。
他之所以將陳叔達等人召到此處,就是為了跟陳叔達等人商議此事。
放開慶州說起來容易,任突厥人在慶州縱橫也沒什麼。
可一旦放開了慶州,就等於是開啟了大唐的門戶。
突厥人不僅可以在慶州肆虐,還可以去突襲綏州,延州,乃至更遠一些的長安。
這對大唐而言危害就大了。
他這個掌權者雖然能做決定,但也要跟陳叔達這種宰相,以及其他的重臣商量一下才行。
因為一旦危及了綏州、延州、甚至長安,就不在是一場單純的戰事了,還會涉及到很多民生方面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跟陳叔達等三位宰相,以及朝堂上能說得上話的重臣商議。
必要的時候還得請他們出來幫忙善後。
所以必須跟他們商量,他們要是不滿,或者不答應的話,又是一場足以在朝堂上吵很久的嘴仗。
雖說大唐的官員遠沒有明朝時期的官員那麼剛,以彈劾皇帝為樂,以彈劾皇帝博名聲,還動不動就以死相諫,但大唐的官員當中仍有一些硬骨頭,在皇帝、掌權者做錯事,或者所作的事會危及到民生的時候,就會當面指出來,且毫不留情。
李綱就是這種人。
李元吉不是怕跟李綱這種人打嘴仗,是不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再起波瀾。
如果跟文臣鬧僵了,不和了,文臣們集體罷工了,那對現在的大唐而言,絕對是一樁比突厥人來襲還要麻煩的麻煩。
“突厥人現在恐怕已經拿下慶州了,所以我放不放開慶州,突厥人都會在慶州縱橫。”
李元吉對陳叔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陳叔達下意識的皺起眉頭道:“可放開慶州不管的話,突厥人隨時會兵臨長安。而且,慶州、延州各地的百姓還沒有遷走,任由突厥人在這些地方縱橫的話,百姓們恐怕要遭殃了。”
突厥人南下,歷來以劫掠錢糧和人口為首要目的。
所以突厥人一旦開啟了大唐的門戶,所到之處,基本上可以說是燒光、搶光,什麼也不會留下。
李元吉詫異道:“我沒說不管啊,這不是準備帶你們去慶州嗎?還讓你們給慶州、延州各地的官員下令,讓他們儘快遷移百姓……”…陳叔達依舊皺著眉頭,猶豫再三以後,拱了拱手離開了。
李元吉有些不可思議,沒料到陳叔達居然會這麼輕易的放過自己。
略微思量了一會兒後,大概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陳叔達之所以這麼輕易的放過他,是因為事情已經到這一步了,能做的他都在做,再說其他的也沒多大意義了。
……
由於慶州情勢危急,所以李建成、李世民、陳叔達等人收拾東西都很快,半個時辰以後,一眾人就收拾好了行囊。
要跟著去慶州的將士們也收拾好了自己的兵甲,帶上了路上吃的乾糧,在關門口整裝待發。
就是輜重隊伍收拾慢,劉弘基帶著留守蕭關的兩萬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