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3/4頁)

底,數、象、形有多大,“原點”就有多大。…1+1=0、…5+5=0、…10+10=0、…∞+∞=0,座標中的一切數、象、形都是從“原點”本底幻化出來的,任何數象形的運算及變化,都不離“原點”的本底,都在“原點”的本底上進行。也可以說,一切數象形的有,都來自“原點”的無。推而廣之:數、象、形不異原點,原點不異數象形;數象形即是原點,原點即是數象形。這和前面說過的鏡不異像,像不異鏡;鏡即是像,像即是鏡,是同一個道理。

再深一步,那就是“道”與萬事萬物的關係。要從事於“道”,先要明白“道”與一切事物的關係。其實,“道”與萬物還是這個機制:“道”不異萬物,萬物不“異”道;“道”即是萬物,萬物即是“道”。明白這個關係的本身,就是“從事於道”,亦是“從事於道”的根本基礎。萬事萬物不離“道”,行住坐臥皆是“道”,言談舉止無非道。儒家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庸》)道的確是找不見,摸不著,但推也推不掉,趕也趕不走。因為我們主客一切都是“道”的體現,“道”在平常生活中。莊子講:“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稗稊”、“在瓦甓”、“在屎溺”),但“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必需要“從事於道”。

三、如何“從事於道”

1、有無相生

泛而論之,凡是“從事於道”的理論和操作,都是突破習慣思維的認識過程;凡是“同於道”和“道亦樂得之”的層次境界,都是自性開顯的果。

五千言的《道德經》都是“從事於道”的學問和實踐。具體地講“無慾觀其妙”就是對人們執著感覺認識是唯一認識通道習慣的突破,也是突破原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所在,更是“從事於道”的根本入手處。“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是對人們二相認識極化的否定和如何達到非極性認識狀態的具體操作,也是“從事於道”的終極實踐。“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是對我執堅固、極端自私貪爭習慣思維的告誡,是對痛苦煩惱人生解脫的法寶,也是“從事於道”的當下效應和利樂。“載營魄抱一”、“摶氣致柔”、“滌除玄覽”、“愛國治民”等,是“從事於道”在各個方面的具體落實和功夫建立的過程。“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是對極性觀念、極性事物之相待性、相輔相成性、虛幻不實性的表達,是“從事於道”應該具備的深刻認識;反過來,具備這種認識也是“從事於道”。

老子講:“有無相生。”在極性的物質世界,“有無相生”構成了器世界的基本框架,也是對“從事於道”理論和實踐的方向性指導。莊子講“虛室生白”,“虛室”是“滌除玄覽”的成就。當心地一塵不染、極性觀念歇息無餘時,便“寂然不動”(無)、“感而遂通天下”(有),“塵消覺圓淨,淨極(無)光通達(有)”,“致虛極,守靜篤(無)……歸根曰靜,……知常曰明(有)”。儒釋道三教都體現著“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深奧道理,所以它是“從事於道”的基本認識。

2、“為腹不為目”

“知足者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吾人在極性思維的控制下,自然而然地為滿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營務一生。人人都以滿足自己感官的欲樂為目的,勢必相互爭貪奪搶,最終導致兩敗俱傷,身心交瘁,痛苦萬千,煩惱不已!當人們突不破這種極性思維認識的時候,只一味唯利(滿足自己的感覺之利)是圖,必然適得其反,“目盲”、“耳聾”、“口爽”、“心發狂”、“行

最新小說: 火影:綱手,跟我一起旅行吧 穿越火影之修真者的逆襲 永劫,從壞桃開始的亂殺生涯! 契約到期後我甩了負心漢 以輔助之名,助力IG再次登頂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