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對!眼睛是往外看。這都是隨順我們講的,講得深了就難以理解,講得淺一點就能夠讓人瞭解。為什麼眼睛只長在前面,上下、左右、後邊都不長眼睛呢?人們感到這個問題奇怪,但問個為什麼的話,還真的不知道。佛陀講,無始劫以來人們習慣了二相的著境攀緣,從鏡子照鏡子的一念無明開始,形成見、相二分,見分攀緣相分,就形成了眼睛的“勝義根”。先成能量資訊結構的“勝義根”,再經物化的過程,才形成了肉眼的“浮塵根”。“浮塵根”的肉眼,其功能是朝外看,也就是主體攝取客體,主觀攀緣客觀,它的功用都在往外看物相,分別美醜好惡等極性,是不是?所以聖人是唯內不唯外,反求諸己,反聞聞自性,絕不六根外馳,這就是老子講的“去彼取此”。

“去彼”,六根再不要往外賓士,不要追求感官欲樂;“取此”,只說自己錯,不說別人過,反觀內求,反聞聞自性,這不就是轉正覺嘛!是不是轉正覺?這是老子給我們講的轉正覺。轉正覺就是要轉二相取捨的分別心。分別的取捨心,集中表現在“為目”等感官欲樂的追求上。所以,轉正覺的要害是六根不外馳。六根越外馳就離大道越遠,轉正覺就越困難。反過來,越不能轉正覺的凡夫,六根就越外馳。

轉正覺咋轉呢?老子說的很形象,“為腹不為目”。對修道人來講,“為目”是粗俗的兩相執取;“為腹”是主客相融的智慧觀照,是“自心現量”的一相正覺。轉正覺就是要契入無量,契入一相,契入實相本體,才能理解老子告誡人們的苦衷:“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再翻到二十三章,“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能懂這個意思嗎?“同於道者”,道是什麼?(答:實相本體。)是不是實相本體?實相本體是不是空無一相?(答:空無一相。)無一相的實相是不是無量無邊?(答: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是不是妙明常住啊?達到無量無邊的境地,處於完全有序化的究竟一相的本體狀態時,其屬性必然是妙明常住的,不生不滅的。剛才學習佛陀說的“無緣觀”,只有無緣了,無外了(當然就無內)才能入不二的一相。一相了,必然無有邊際,也就無量了。達此境地,是不是妙明常住啊?!

轉正覺,進入水晶球上無像的狀態;轉正覺,轉到無量光,無量壽;轉正覺,轉到無量無極,這就是“同於道”。你常常轉正覺,也就是常常同於道,契合於道,唯道是從,當然道亦樂得之。你把道得了,那你仍未得道;道把你得了,那你就成道了。是不是?同於道了,這不就是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嘛。得了沒有?得了。誰得?道樂得之,不是你得,你得了就錯啦!老子的大智慧,不是叫你得。老子和佛陀是同一種正覺。佛陀講:“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契入一相,無人我,無主客,無時空,也就是無四相。老子把這種不二的究竟一相,稱為“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為什麼老子講“道樂得之”,而不講你得了道呢?因為你有所得,必是得二相,是二相就不能契入一相的道。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不與你授記!”所以,是“道亦樂得之”。

你常常契入無極,契入道,“唯道是從”,這就是老子直指的一種修法,按此法修,長期以此,你不就成道了嘛!但是,是道把你得了,而不是你得了道。你得了道,你就不能得道,因為“有限”不能得“無邊”;道把你得了,你這不是聖智現量嘛?!因為,大海的水泡本來就是水,水泡破了就融於“無邊”的大海。鳥籠本在“無

最新小說: 火影:綱手,跟我一起旅行吧 穿越火影之修真者的逆襲 永劫,從壞桃開始的亂殺生涯! 契約到期後我甩了負心漢 以輔助之名,助力IG再次登頂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