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不是嗎?在今天,誰還記得法國電影,誰還記得義大利電影、蘇聯電影?除了我們這些膜拜大師的專業人士,普通的民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觀眾受眾,誰還知道法國是電影誕生的地方?人們只知道美國電影,只知道好萊塢,甚至只知道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戛納做為世界第一電影節的地位漸漸被奧斯卡取代,甚至連世界最高藝術含金量的電影節也說不上了,這難道還不值得深思?”
“……事實根本在雄辯的證明,歷史早在不停的昭示,我們所景仰的那些電影大師們,在電影誕生的一開始,給這門藝術選擇了一條錯誤的曲折的路!為了藝術而藝術,就著藝術做藝術,根本是條行不通的死路!”
張叔萍和兩位教授默然對視了一眼,這個觀點早已經超出了他們事先對今天比試的想象,不但超越了電影美術的範圍,而提升到了對整個傳統電影藝術系統的顛覆了。沒想到一個二十不到的年輕人,居然有這麼大的能量和野心!
易青旁若無人,語氣激昂的繼續說道:“無論是電影還是美術,還是文學、音樂、舞蹈……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歸根結底,都是為‘人’服務的!楊嫻兒同學將藝術凌駕於人之上,認為人是藝術的動物,這是我無法同意的!”
“……人,不是藝術的動物,恰恰相反,藝術是服務於人的!無論我們如何的醉心於藝術,都不該淪為藝術的奴隸。比如說這兩幅畫,”說著易青指著楊嫻兒的那幅《恐怖的車房》道:“這幅作品用超現實的用光和用色,營造出了使人感到恐怖的感覺,是很高明的藝術手法。但是試問,如果一隻貓一隻狗一隻牛看見這個作品會感覺恐怖嗎?不會!只有人,只有我們人才會從詭異的光聯想到車房裡可能有什麼古怪可怕的東西,從而感受到恐懼!”
“……第五代導演在電影學院的時候,就提出了用關注電影的造型意識顛覆原本的敘事意識,把電影從單純的講故事,從依附文學與戲劇的誤區裡解脫出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但是時至今日,大家難道沒有發現嗎,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陳凱哥,從九十年代末開始他們都已經意識到了,單純的把電影理解為造型藝術是片面的,因此他們不斷的嘗試商業片,張一謀的《英雄》、陳凱哥的《無極》,儘管都不太成功,但是至少說明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誤區!”
“……藝術起源於人!藝術因人而存在!藝術理當為人群而服務,藝術理當為大多數的、草根階層的人服務!如果藝術只是小眾用來誇耀和自傲的手段,如果電影藝術只是為歐洲那些喜歡看純藝術電影的上流觀眾所存在的,那麼電影藝術必將一步步走向衰亡!”
“……我們要拍的,就是文盲也能感受到震撼的電影!這,就是我最為一個熱愛藝術並有志獻身藝術的青年人的心聲;這,就是我的人本主義藝術觀!”
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在唯藝術至上的電影學院,這番話簡直是對以往大多數觀念的徹底顛覆。電影學院有太多看不起下層觀眾的人,太多認為大多數不懂藝術的人不值得尊重的人。而易青卻說要為‘人’而拍電影,還提出人本主義這個口號……
如果說楊嫻兒的話令人佩服,那麼易青的話每一句每個字都象敲進了年輕學生們的心裡。振聾發聵,真正的振聾發聵!每個人都在重新審視自己對藝術和對電影的根本認知。
良久,從評判席上首先響起了掌聲。
張叔萍凝視著易青,一下一頓,一下一頓的拍起了手……
第二卷 電影學院的牛B生活 第四章 他的頭上有光環(2)
不論同意不同意易青的話,這些話必將在電影學院引發長久熱烈的討論。在張叔萍的帶領下,所有的人用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對易青這種探索精神的肯定。
人本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