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
這實際上又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後有蛋”的悖論圈,前世裡楊星也覺得上網從56K“小貓”升級到1MADSL是必須的。然而從1MADSL升級到20M光纖似乎就沒必要,他家裡長期使用1M的ADSL。峰值下載約在110K左右,他喜歡透過BT、電驢下載影片觀看。原因很簡單,當時主流影片網站土豆、優酷上影片資源畫質太差,還經常緩衝。一次偶然的機會試用了PPS,發現PPS透過最佳化,使得影片清晰度不亞於下載電影差,最重要是網速不高情況下也能保持觀看流暢,他才轉而使用網路影片點播,後來才逐漸升級到4M頻寬。
目前我國的銅線和有線電纜資源已遍佈千家萬戶,面對如此巨大的既有投資,讓傳統電信運營商捨棄眼前既有資源,另外再花費鉅額資金部署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些超前的“光纖到戶”有些不現實。更何況消費者有沒有能力承受或者願不願意承受“光纖到戶”高昂的費用也是個未知數。而被普遍使用的ADSL經過技術升級已經能提供8Mbps頻寬,就是說ADSL技術雖老,但並未過時,除非“光纖到戶”的成本和價格能降到和ADSL相近的程度,否則“光纖到戶”對運營商和消費者都沒有太大吸引力可言。
為此楊星提出一個思路,那就是要前拉後拽,前拉指的是zhèng ;fǔ和企業拿出一筆資金,補貼全國高校和和科研院所普及“光纖到戶”,並借這個機會推動IPv6網路協議轉換,因為要實現IPv4到IPv6順利過渡,必須有人敢吃螃蟹,先走這一步。高校的科研力量以及使用者群體xìng質使它有責任、也有條件做IPv6試商用的先鋒。
而楊星早早佈局的全國科研教育網的光纖化在國內也走在前面,全國知名高校目前都實現了校園區域網的全部採用光纖,只差到學生寢室和教師公寓最後一段距離。張勝利名下依託該網路建設的全國最大連鎖網咖就憑藉科研網的高網速推廣了多款網路遊戲,併成為星動網路的戰略合作者,以科研網作為實驗平臺可以一舉奪得。
當代科學研究早已不是躲在屋子裡閉門造車就能完成的,國際協作和國際分工已成為大型科研專案的必由之路,正在建設當中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就準備配備傳輸速度高達100G的超高速網路,因為LHC執行一年所產生的資料需要5600萬張光碟來儲存,這些光碟摞起來的高度約合6。4萬米。因此需要建立足夠強大的網際網路,將海量資料快速傳輸至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實現線上儲存。
現在一般稱多達1Gb(1G=1000M)以上頻寬的光纖網路為超高速網路,作為追趕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國內科研人員想迎頭趕上,自然在網路建設上不能落後於人,國內為此補貼以科研教育為主的科研教育網名正言順。
除了zhèng ;fǔ出面以教育科研網做實驗平臺前拉外,網際網路能獲得成功,可不僅僅因為是當時美**方牽頭,各大院校通力合作就做到的,關鍵是能夠提供讓普通人也能輕鬆獲得,幾乎囊括了人類歷史上所有知識和娛樂資訊的內容,網際網路上各種新奇應用才是刺激使用者升級和購買各種稀奇古怪外設的最大原因。
不管是ADSL還是“光纖到戶”,就像是公路,而各種應用(上網、影片、高畫質)就像公路上跑著的車,到底這條公路需要多寬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星動網路的專家提出一個類似“有效利用率”的概念來,如果當前2Mbps頻寬和10Mbps頻寬在90%的應用中的表現是沒有分別的,且剩餘的10%又不是時間敏感型應用,那這條路“修”2M就足夠了,開放10M其實是種浪費。
想要三網融合,“光纖到戶”是起碼條件,楊星建議應該學習國外經驗,國家對“光纖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