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司令員卻是以“地下工作”起步。張光中拿槍桿還是在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這一年,張光中拉起一支隊伍,那就是魯南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張光中是魯南我黨抗日武裝主要創始人之一。1939年夏秋一一五師進入魯南後,陳光羅榮桓很快把這支抗日武裝拉進了帳下,這就是一一五師蘇魯支隊。
蘇魯支隊在魯南聲震一時。經史學工作者考證,侵華日軍秋山靜太郎就是被張光中領導的蘇魯支隊擊斃的。據報載:“1940年1月13日,秋山兵團在山東諸王莊一帶休整。張光中得到訊息後,立即率領部隊將其團團包圍,雙方發生激戰。秋山騎馬準備撤退,被八路軍戰士擊中胸部。秋山從馬上摔下後,立即被送到日軍坊子野戰醫院搶救。1月23日傷勢過重而斃命。”我們知道,阿部規秀少將被楊成部擊斃後,全國影響很大,而秋山被我擊斃的史實很長時間不為世人知曉。這也是被我八路軍擊斃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日軍將軍之一。
第五章 鐵道大隊
首戰嶧城,八師勁舞兩把快刀,三下五除二,東風掃殘雲,輕取嶧城,遊刃有餘。但細心的朋友會想,八師還有一個團吧,這位兄弟難道會穩坐釣魚臺,隔山觀虎鬥。是的,八師除有老三團和老五團,又帶上了一位新弟兄,現請將出來,細細端詳。
這位新弟兄就是二十四團。二十四團是由魯南二分割槽三個獨立營所組建,這三個營當然也是二分割槽的主力部隊,但比起一分割槽的老三團和三分割槽的老五團來,還是一個小兄弟,這話不用我說,一聽獨立營這名就該知道了。
只要進了八師,二十四團在別人眼裡,怎麼說也是主力了,但對八師師長何以祥來說,總覺的這位“弟兄”眼生,打嶧城還不敢放到最關鍵的位置上。雖然不是最關鍵,但也是挺重要,也不能出紕漏,他給二十四團的任務是阻擊。對此,何以祥是這樣說的:“二十四團在嶧縣城北佈置防線,阻擊棗莊可能來援之敵。”擔任阻擊,還要加“可能”。所以,這一仗等於二十四團沒開“葷”。
二十四團的戰鬥經歷來看,有一路直追兩位“大哥”的氣勢,尤其是一營營長郭繼勝更是八師乃至三縱的一面的旗幟。華野三縱整編為二十二軍的時候,二十四團終於也能“自立門戶”了,成為新組建的六十四師的主力團,義不容辭的擔起了“大哥”的重任。
說起二十四團的“故事”,那才叫有故事呢。既精彩紛呈,又跌宕起伏,既扣人心絃,又蕩氣迴腸,甚至可說在一個歷史時期風靡中國,直至今日這個故事也是家喻戶曉,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鐵道游擊隊。但這些故事都是來自小說和影視劇,甚至嚴格地說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一支名為“鐵道游擊隊”的游擊隊。正是因為如此,那麼一支真實的“鐵道游擊隊”本來面目是怎樣的,與二十二軍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本人試作解讀。
人都有個名字,同理,軍隊都有番號,就如同人的名字,即使不是正規軍。那麼,鐵道游擊隊的“大號”是什麼呢,還真是一句話說不清,拉起來話就長。
1938年8月,蘇魯豫皖邊區的人民抗日義勇軍總隊三大隊有兩個排長突然脫下了軍裝,他們一個叫洪振海,一個叫王志勝,上級要給他倆的任務是在棗莊組建一個情報站。此行當,按古人的說法就是探子,按現代的說法就是間諜,按時髦的說法就是007。可以說,“鐵道游擊隊”的源頭就是這樣開始的。
這個情報站,不斷添人丁,一年之後,也就是到了1939年底已經有了10幾個人,終於有了“獨立小隊”的模樣了。但我個人覺得,這支隊伍與八路軍的“關係”似乎刻意的保持了一點“距離”。比如隊長是眾人推選的,這就有點像是江湖上的首領了,所以“棗莊鐵道隊”完全是自號。
但可以說,這樣與共產黨“若即若